挽高季迪

· 浦源
鼓罢瑶琴遂解形,萧萧日影下寒城。 薄田供祭遗妻子,新冢题名望友生。 地下未应消侠气,人间谁肯没诗名。 旧庐重过悲闻笛,欲赋《招魂》竟不成。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哀悼死者。
  • 高季迪:人名,具体身份不详。
  • 浦源:明代诗人,此诗作者。
  • 鼓罢瑶琴:弹完瑶琴,瑶琴是一种古代乐器。
  • 解形:指死亡,形体消解。
  • 萧萧:形容风声。
  • 日影:太阳的光影。
  • 寒城:寒冷的城市。
  • 薄田:贫瘠的田地。
  • 供祭:提供祭祀用品。
  • 遗妻子:留给妻子。
  • 新冢:新坟。
  • 题名:在墓碑上刻上名字。
  • 望友生:期望朋友们的到来。
  • 地下:指阴间。
  • 消侠气:消散侠义之气。
  • 人间:世间。
  • 没诗名:失去诗名。
  • 旧庐:旧居。
  • 闻笛:听到笛声。
  • 招魂:古代一种仪式,用以招回死者的灵魂。

翻译

弹完瑶琴后,他便离世了,萧瑟的风声伴随着日影沉入寒冷的城市。 贫瘠的田地留给妻子供祭祀之用,新坟上刻着他的名字,期待着朋友们的到来。 在阴间,他的侠义之气未必会消散,而在人间,谁又会忘记他的诗名呢? 重游旧居,悲从中来,听到笛声,想要写一篇《招魂》来纪念他,却终究未能完成。

赏析

这首诗是对已故友人高季迪的哀悼之作。诗中通过“鼓罢瑶琴”、“萧萧日影”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凄凉、哀伤的氛围。诗人表达了对友人逝去的深切悲痛,以及对其生前侠义和诗才的怀念。诗的最后,诗人想要通过《招魂》来纪念友人,却因悲痛而无法完成,这种情感的表达更加深了诗歌的哀婉之情。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逝去友人的无尽怀念。

浦源

明常州府无锡人,字长源,号海生。工诗,善画。官晋府引礼舍人。明初游闽中。慕林鸿诗名,访之,鸿延之入社。 ► 51篇诗文

浦源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