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塘旧隐歌为泰和萧文学赋

我闻石塘山水好,溪浸冰壶四山绕。 上山回首望前山,更有三华似三岛。 人家簇簇如桃源,不餐松柏身自仙。 耕山百亩烧野火,凿池半顷通溪泉。 君家有书常满屋,读尽还听子孙读。 石塘帘捲隔溪云,前后清阴散松竹。 每逢佳节酒筵开,只与邻翁相往来。 昨日寻花入林去,今日采药缘山回。 早语儿郎纳租税,莫召喧呼打门吏。 年年如此不出山,遮莫渔郎引人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冰壶:比喻清澈的溪水。
  • 三华:指三座山峰,比喻为三岛。
  • 桃源:比喻理想中的美好境地。
  • 遮莫:尽管,任凭。

翻译

我听说石塘的山水景色优美,溪水清澈如冰壶,四周群山环绕。登上山回头望去,前方的山峰更加壮观,仿佛三座仙岛般的三华山。那里的人们居住得像桃源仙境,不吃松柏也能自得其乐。他们耕种着百亩山地,烧野火,凿出半顷池塘与溪泉相连。

你家藏书丰富,书声琅琅,子孙们不断阅读。石塘的景色如画,隔着溪云,松竹间清阴散布。每逢佳节,你便设宴款待,只与邻翁往来。昨日你进林寻花,今日又采药归来。

早早告诉儿郎们要缴纳租税,不要招惹喧哗的官吏。年年如此,你不出山,任凭渔郎引领他人来访。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个隐逸山林的理想生活场景,通过对石塘山水、人家生活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和田园生活的向往。诗中运用了“冰壶”、“三华”、“桃源”等意象,增强了诗歌的意境美。同时,通过对读书、耕种、采药等日常活动的叙述,传达出一种宁静、自足的生活态度。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赞美和向往。

乌斯道

元明间浙江慈溪人,字继善。乌本良弟。与兄俱有学行。长于诗,意兴高远,飘逸出群。尤精书法。洪武初得有司荐,为永新县令,有惠政。后坐事谪戍定远。放还,卒。有《秋吟稿》、《春草斋集》。 ► 31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