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睢宁怀叶知县夷仲

· 孙蕡
扁舟夜泊睢宁岸,对月临风忆故人。 嘉树百年留惠爱,华文几度见清新。 高秋旅馆凋青柳,何处柴门敞翠筠。 芳岁五湖归棹早,可能同戴紫纶巾。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睢宁:地名,今江苏省睢宁县。
  • 扁舟:小船。
  • 故人:老朋友。
  • 嘉树:美好的树木,这里比喻叶知县的善政。
  • 华文:华美的文章。
  • 高秋:深秋。
  • 旅馆:旅途中的住宿处。
  • 青柳:绿色的柳树。
  • 柴门:简陋的门。
  • 翠筠:翠绿的竹子。
  • 芳岁:美好的岁月。
  • 五湖:泛指江湖。
  • 归棹:归舟。
  • 紫纶巾:紫色的头巾,古代文人常戴的装饰。

翻译

夜晚,我乘坐小船停靠在睢宁的岸边,对着月光,迎着风,怀念起我的老朋友。 百年来,这片土地上留下了你的善政,就像那美好的树木;你的文章总是那么清新脱俗。 深秋时节,我在旅途中的客栈里,看着凋零的青柳,不知你的家门是否依旧敞开着,周围是翠绿的竹子。 在美好的岁月里,我早早地乘船归去,五湖之间,是否能与你一同戴上那紫色的头巾,共享这份宁静与自由。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友的深切怀念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诗中,“嘉树”和“华文”分别象征了叶知县的政绩和文采,体现了诗人对其的赞赏。后两句则通过描绘深秋的景色和自己的旅途,表达了对故友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未来重逢的期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孙蕡

明广东顺德人,字仲衍,号西庵。博学工诗文。明兵下广东,蕡为何真作书请降。洪武中历虹县主簿、翰林典雅。预修《洪武正韵》。出为平原簿,坐事被逮,罚筑京师城垣。旋得释。十五年,起苏州经历,坐累戍辽东。又以尝为蓝玉题画,论死。有《西庵集》。 ► 76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