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漫成寄李允达

击节长歌兴转豪,浮名何事读离骚。 飞扬跋扈元吾辈,放逐飘零更汝曹。 白日骑羊三洞远,青天扪虱万峰高。 先秋已订浮槎约,散发扶桑弄海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击节:用手或棍棒敲打拍子,表示赞赏或激动。
  • 长歌:长篇的诗歌,这里指高声歌唱。
  • 浮名:虚名,指社会上的名誉和地位。
  • 离骚:《楚辞》中的一篇,屈原所作,表达了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忧虑。
  • 飞扬跋扈:形容人的行为放纵,不守规矩。
  • 放逐飘零:被流放,四处漂泊。
  • 白日骑羊:形容仙人或隐士的逍遥生活。
  • 三洞:道教中的三个洞天,指仙境。
  • 青天扪虱:在青天之下捉虱子,形容悠闲自在的生活。
  • 万峰高:形容山峰高耸。
  • 浮槎:古代传说中可以浮游于水上的木筏,比喻远行或隐逸。
  • 散发:不束发,形容放荡不羁。
  • 扶桑:古代神话中的东方神木,也指日本。
  • 海涛:海浪。

翻译

我敲打着节拍,高声歌唱,兴致愈发豪迈,何必在乎那些虚名,读《离骚》又有何用?我们这一辈人,本就飞扬跋扈,而你们,更是被放逐,四处漂泊。我向往着白日里骑着羊儿,在遥远的仙境三洞中逍遥,或在青天之下捉虱子,身处万峰之巅,享受高远。秋天还未到,我已经计划好了乘坐浮槎远行,不束发,在扶桑之下,随着海浪嬉戏。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超然态度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诗中,“击节长歌”和“飞扬跋扈”展现了诗人的豪放不羁,而“浮名何事读离骚”则透露出对虚名的不屑。后两句通过对仙境和自然景象的描绘,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渴望。整首诗语言豪放,意境开阔,体现了诗人独立特行的个性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胡应麟

明金华府兰溪人,字元瑞,号少室山人,更号石羊生。万历间举人,久不第。筑室山中,购书四万余卷,记诵淹博,多所撰著。曾携诗谒王世贞,为世贞激赏。有《少室山房类稿》、《少室山房笔丛》、《诗薮》。 ► 403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