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源寺中戏效晚唐人五言近体二十首

偶入清凉界,同探大小乘。 北宗仍事秀,南法已传能。 苔远连深竹,花疏坠古藤。 故山瓢笠梦,极目海云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清源寺:寺庙名,具体位置不详。
  • 戏效:模仿,这里指模仿晚唐人的诗风。
  • 晚唐人五言近体:晚唐时期的五言律诗。
  • 二十首:指这首诗是作者模仿晚唐风格的五言律诗中的第二十首。
  • 清凉界:指清源寺,也比喻为清净脱俗的境界。
  • 大小乘:佛教中的大乘和小乘,分别代表不同的修行方法和教义。
  • 北宗:指禅宗的北宗,以神秀为代表。
  • 事秀:追随神秀。
  • 南法:指禅宗的南宗,以慧能为代表。
  • 传能:传承慧能的教法。
  • 苔远连深竹:苔藓蔓延至深邃的竹林中。
  • 花疏坠古藤:稀疏的花朵从古老的藤蔓上落下。
  • 故山:故乡的山。
  • 瓢笠:瓢形的斗笠,指隐士或僧侣的装束。
  • 极目海云层:远望海上的云层。

翻译

偶然进入这清净的寺庙,一同探讨佛教的大乘和小乘教义。 北宗的禅法仍然追随神秀,而南宗的禅法则已经传承了慧能的教法。 苔藓蔓延至深邃的竹林中,稀疏的花朵从古老的藤蔓上落下。 我梦回故乡的山中,那隐士的瓢笠,远望海上的云层,思绪万千。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清源寺中的所见所感,通过对比北宗和南宗的禅法,表达了诗人对佛教教义的深刻理解和个人的禅修体验。诗中“苔远连深竹,花疏坠古藤”描绘了寺庙的幽静景致,而“故山瓢笠梦,极目海云层”则抒发了诗人对故乡和隐逸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体现了晚唐五言律诗的风格特点。

胡应麟

明金华府兰溪人,字元瑞,号少室山人,更号石羊生。万历间举人,久不第。筑室山中,购书四万余卷,记诵淹博,多所撰著。曾携诗谒王世贞,为世贞激赏。有《少室山房类稿》、《少室山房笔丛》、《诗薮》。 ► 403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