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孙孔旸以乃翁自号竹隐因作亭曰依隐走册索余赋诗
淇水何年卜素封,依然丈室寄遐踪。
高枝逼汉曾栖凤,新箨连云更卧龙。
色照西山青万叠,影摇南浦绿千重。
清吟不讶王猷傲,蓝舆何妨日过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王孙孔旸:人名,王孙孔旸。
- 乃翁:你的父亲。
- 竹隐:以竹为隐,指在竹林中隐居。
- 依隐:依靠隐居之地。
- 走册:走动,此处指请求。
- 卜素封:卜,选择;素封,指清净的居所。
- 丈室:指简陋的居室。
- 遐踪:远去的踪迹,指隐居的生活。
- 高枝逼汉:高枝,高大的树枝;逼汉,接近天空。
- 曾栖凤:曾经有凤凰栖息,比喻高贵或吉祥。
- 新箨:新竹笋。
- 连云:与云相连,形容高大。
- 卧龙:比喻隐居的贤才。
- 西山:山名,此处泛指西边的山。
- 青万叠:青翠重叠,形容山色。
- 南浦:南面的水边,泛指水边。
- 绿千重:绿色重重,形容水色。
- 清吟:清雅的吟咏。
- 王猷傲:王猷,人名,此处指王孙孔旸的父亲;傲,傲慢,此处指超然物外。
- 蓝舆:蓝布覆盖的车,指简朴的车。
- 日过从:日常往来。
翻译
王孙孔旸,你的父亲自号竹隐,因此建造了一座名为“依隐”的亭子,四处走动请求我赋诗。
淇水边,何时选择了一片清净的居所,依然是一间简陋的居室,寄托着你父亲隐居的远大志向。 高大的树枝几乎触及天空,曾有凤凰栖息,新生的竹笋与云相连,更有隐居的贤才。 竹色映照着西山青翠重叠,影摇南浦,绿色重重。 清雅的吟咏,不惊讶于你父亲的傲然超脱,简朴的车子,何妨日常往来。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王孙孔旸父亲隐居生活的景象,通过“淇水”、“丈室”、“高枝”、“新箨”等意象,展现了隐居地的清幽与高远。诗中“曾栖凤”、“卧龙”等词,既赞美了隐居地的高贵与吉祥,也暗喻了隐居者的贤德。结尾的“清吟”、“蓝舆”则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尊重,体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理想化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