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颙上人游临安

一肩瓢笠自飘然,遥向西湖觅梵天。 坛上万僧昭庆刹,寺中千佛净慈筵。 传灯共挟西来侣,绽衲重寻北去缘。 便欲辞家同出世,秪今摩诘病沉绵。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瓢笠:指僧侣的行囊,瓢用于饮水,笠用于遮阳。
  • 梵天:佛教中指天界,也泛指佛教的圣地。
  • 昭庆刹:指昭庆寺,位于杭州西湖边,是著名的佛教寺庙。
  • 净慈筵:指净慈寺的宴席,净慈寺也是杭州的一座著名寺庙。
  • 传灯:佛教中比喻传承佛法。
  • 西来侣:指从西方来的僧侣,这里可能指印度等地的僧侣。
  • 绽衲:指僧侣的袈裟,绽表示修补。
  • 北去缘:指北方的缘分或经历。
  • 出世:指脱离尘世,修行成佛。
  • 摩诘:指唐代诗人王维,字摩诘,这里可能指诗人自己或泛指文人。
  • 病沉绵:指病重且持续不断。

翻译

他肩上挂着瓢和笠,自在地飘然而去,远赴西湖寻找佛教的圣地。 在昭庆寺,成千上万的僧人在坛上,净慈寺中则有千佛的宴席。 共同传承佛法,与西方来的僧侣相伴,再次修补袈裟,寻找北方的缘分。 便想辞别家,一同出世修行,只是现在我病重缠绵。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侣前往临安(今杭州)的西湖地区寻找佛教圣地的情景。诗中,“瓢笠”、“梵天”等词语勾勒出僧侣的清苦与对佛教的虔诚。通过“昭庆刹”、“净慈筵”等具体地点,展现了佛教活动的盛况。诗的后半部分表达了诗人对出世修行的向往,但因病重而无法实现,透露出一种无奈与遗憾。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佛教的敬仰及对世俗生活的超脱之情。

胡应麟

明金华府兰溪人,字元瑞,号少室山人,更号石羊生。万历间举人,久不第。筑室山中,购书四万余卷,记诵淹博,多所撰著。曾携诗谒王世贞,为世贞激赏。有《少室山房类稿》、《少室山房笔丛》、《诗薮》。 ► 403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