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行言情诗

明王方御㝢,世才乃徵庸。 礼乐建皇极,风猷归大中。 亭育茂登殖,声名粲光融。 卑高百有位,道术何终穷。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御㝢(yù yǎn):指皇帝的府邸。
  • 庸(yōng):指平凡的人。
  • 礼乐(lǐ yuè):指古代的礼仪和音乐。
  • 皇极(huáng jí):指帝王的至高无上。
  • 风猷(fēng yóu):指帝王的治国方略。
  • 大中(dà zhōng):指国家的中心。
  • 亭育(tíng yù):指培育。
  • 茂登殖(mào dēng zhí):指茁壮成长。
  • 粲光融(càn guāng róng):指光彩耀眼。
  • 卑高(bēi gāo):指低贱和尊贵。
  • 道术(dào shù):指治国的方法和技巧。

翻译

明君居住在皇宫,世间的才俊被征召为官吏。 通过礼仪和音乐来建立帝王的至高无上地位,治国方略回归国家的中心。 培育茁壮成长,声名光彩耀眼。 无论是低贱还是尊贵,百姓都有各自的位置,治国的方法和技巧又何尽头。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明君治国的伟大气象,展现了帝王的威严和国家的繁荣昌盛。通过对礼乐、风猷的强调,体现了帝王的治国策略和国家的中心地位。诗中反复强调培育和光彩,表现了帝王对于人才的重视和国家的繁荣景象。最后一句则表达了治国无穷无尽的道路,体现了治国之难和永无止境的奋斗精神。整体上,这首诗歌既赞美了明君的治国才能,又体现了治国的艰辛和无尽的奋斗。

祝允明

祝允明

明苏州府长洲人,字希哲,号枝山、枝指生。弘治间举人。授兴宁知县,迁应天府通判,旋辞归。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称吴中四才子。与寅并以任诞为世指目。工诗文,其诗取材颇富,风格与祯卿为近,而胜于唐寅。书法尤善,兼工楷草。有《九朝野记》、《前闻记》、《苏村小纂》、《怀星堂集》、《祝氏集略》。 ► 69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