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壑苍烟卷为邹允达赋

· 倪谦
君不见泰山之巅蟠老龙,高盖偃蹇排寒冬。参天自是隔风雨,胡乃坐累秦人封。 又不见匡庐之崖霜雪盛,马鬣麈尾枝交映。已从方士资养生,更向桑门作谈柄。 何如凤台之西千万栽,一一长身封绿苔。贞姿高洁负奇气,磥砢总是明堂才。 乍疑森森剑佩羽林客,怒发冲冠铁衣涩。又疑翩翩云罕纷前驱,翠葆碧幢攒列戟。 大株小株鳞甲坚,正直岂畏藤萝缠。露滋雨洗净如沐,但见万壑摇苍烟。 道乡之孙我之友,爱隐松关与松偶。城市红尘没马深,谁解寻盟岁寒叟。 秋官放笔写作图,墨华满纸烟模糊。经雷蜕骨缩人瘿,拔地怪柯编虎须。 披图浩歌对君酌,素云绝胜苍烟壑。上苑霏微烟更多,来游好控巢松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邹允达:古代传说中的人物名,泰山之神。
  • 偃蹇(yǎn jiǎn):形容龙的姿态,即盘曲蜿蜒。
  • :这里指泰山之神。
  • :这里指封赐。
  • 匡庐:泰山的另一个名字。
  • 麈尾(zhǔ wěi):麈的尾巴,指泰山上的树木。
  • 方士:古代道家学派的人。
  • 桑门:古代指道家的门派。
  • 凤台:泰山的一处景点。
  • 贞姿:指端庄的姿态。
  • 磥砢(lěi luò):形容龙的鳞甲。
  • 剑佩(jiàn pèi):佩戴剑的人。
  • 羽林客:古代汉朝的禁军。
  • 冲冠:形容怒发冲天。
  • 铁衣:铁甲。
  • 云罕(yún hǎn):古代传说中的神兽。
  • 翠葆(cuì bǎo):翠绿的旗帜。
  • :旗子。
  • 鳞甲:龙的鳞片。
  • 藤萝:藤蔓。
  • 道乡:指道家的乡里。
  • 松关:古代道家隐士的住所。
  • 城市红尘:指尘世俗世间。
  • 盟岁:指结交多年的朋友。
  • 秋官:指秋天的官职,这里指诗人自己。
  • 墨华:指墨迹。
  • 雷蜕:指雷雨洗礼。
  • 柯编:指树枝交错。
  • 虎须:指树枝的形状。

翻译

泰山之巅,蜿蜒盘旋着一条古老的龙,身披龙鳞,似乎在排遣严寒的冬季。高耸入云的树木,自成一片遮风挡雨的天地,泰山之神坐镇于此,赐予人们封号。

匡庐山崖,被霜雪覆盖,树木交错,仿佛马的鬃毛和麈尾相互交织。这里曾受到方士的滋养,成为道家门派的谈论之地。

凤台西边,千万树木郁郁葱葱,每一棵都长势喜人,被绿苔覆盖。它们端庄高洁,散发着奇特的气息,仿佛是明堂的才子。

有时候像是森森剑佩的羽林客,怒发冲天,身披铁甲。有时候又像是翩翩飞舞的神兽云罕,翠绿的旗帜在风中飘扬,旌旗招展,戟矛排列。

树木根株坚固,鳞片整齐,岂会畏惧藤蔓的缠绕。雨水滋润,洗净了尘埃,只见千万山壑摇曳着苍烟。

我是道家乡里的朋友,喜欢隐居在松关与松树为伴。城市的红尘深不可测,谁能懂得我寻找岁月中的老友。

秋官放下笔,描绘着这幅画卷,墨迹模糊。雷雨洗礼后,树木蜕变,形成怪异的树枝,仿佛虎须般交错缠绕。

展开这幅画卷,与你一同品味,素云胜过苍烟的山壑。上苑中烟雾缭绕,让我们一起探访巢松与鹤。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泰山之巅的壮丽景色,以及其中蕴含的神秘气息。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道家思想的推崇。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修辞手法,使得整首诗意境深远,富有想象力。通过诗人的笔触,读者仿佛置身于泰山之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美与神秘。

倪谦

倪谦

明应天府上元人,字克让,号静存。正统四年进士。授编修,曾出使朝鲜。天顺初,累迁至学士,侍太子于春宫。后主顺天乡试,因黜权贵之子,被构罪戍边。成化初,复职,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谥文僖。有《朝鲜纪事》、《辽海编》、《倪文僖集》。 ► 56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