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友人游边

怜君随汉将,策马度燕台。 六郡风沙合,三边雨雪催。 边笳秋色远,羌笛夜声哀。 来岁看花节,还听草檄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同情,怜悯。
  • 策马:骑马。
  • 燕台:古代燕国的台地,泛指北方边塞。
  • 六郡:指边疆的六个郡,具体指代不详,泛指边疆地区。
  • 三边:指边疆的三个方向,泛指边疆。
  • 边笳:边塞的笳声,笳是一种古代乐器。
  • 羌笛:羌族的笛子,常用来象征边塞的哀愁。
  • 草檄:草拟檄文,檄文是古代用于征召或声讨的文书。

翻译

同情你随着汉朝的将军,骑马跨越燕国的台地。 边疆的六个郡风沙交织,三个边疆方向雨雪催人。 边塞的笳声在秋色中显得遥远,羌族的笛子在夜晚传来哀愁的声音。 明年春天看花的时节,希望还能听到你草拟檄文归来的消息。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友人随军远赴边疆的情景,通过对边塞风沙、雨雪和夜晚哀愁笛声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同情和不舍。诗中“怜君随汉将,策马度燕台”展现了友人的英勇与决心,而“边笳秋色远,羌笛夜声哀”则渲染了边塞的孤寂与凄凉。结尾的“来岁看花节,还听草檄回”寄托了对友人平安归来的美好祝愿。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边疆生活的深刻体验。

胡应麟

明金华府兰溪人,字元瑞,号少室山人,更号石羊生。万历间举人,久不第。筑室山中,购书四万余卷,记诵淹博,多所撰著。曾携诗谒王世贞,为世贞激赏。有《少室山房类稿》、《少室山房笔丛》、《诗薮》。 ► 403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