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易太守题日本僧所作田庐图

· 倪谦
在昔寻仙闻祖龙,欲度弱水求瀛蓬。 徐生楼船载男女,沧溟远汎将焉穷。 海洲驻节不复返,至今有国扶桑东。 君民举国奉夷教,诗书亦沾邹鲁风。 圣人在御重柔远,梯航万里车书通。 来宾重译贡方物,授馆致饩恩优隆。 史臣笔底晓词翰,丹青绘事兼能工。 始知文化洽殊俗,意匠彷佛荆关踪。 礼曹郎官青琐客,溪藤数幅陈南宫。 召之放笔恣挥洒,风景写出江南同。 野桥百尺跨溪水,旗亭一簇依林丛。 长途策蹇过行旅,隔岸骑牛来牧童。 居民比屋事耕稼,郊原禾黍方芃芃。 岂其经行写所见,家山想是劳形容。 郎官出守分虎铜,携图谒我幽轩中。 为言此画非所重,以出远人聊见崇。 为君乘兴写长句,日华正照东窗红。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寻仙:寻找仙人;祖龙:传说中的神龙;弱水:传说中的一条河,代表生死界限;瀛蓬:传说中的仙岛;徐生:古代传说中的人物;楼船:华丽的船只;沧溟:大海;焉:何处;驻节:停留;扶桑:古代对日本的称呼;奉夷教:信仰外族的宗教;邹鲁:指鲁国和邹国,代表古代文化;重柔远:指治理国家宽严有度;梯航:指船只航行;贡方物:进贡的物品;授馆:赐予官职;饩:赐予食物;恩优隆:恩宠广大;史臣:指史官;词翰:文字;丹青:绘画;文化洽殊俗:文化交流使风俗不同;意匠:构思;荆关:指荆州和关中;礼曹:官职名;青琐:华丽;溪藤:溪边的藤蔓;陈南宫:摆放在南宫的;放笔恣挥洒:随意挥毫;江南:中国南部地区;百尺:百尺高;跨溪水:横跨小溪;旗亭:亭子上有旗帜的;依林丛:依附在树林中;策蹇:行走困难;行旅:行人;骑牛:骑着牛;耕稼:耕种庄稼;郊原:郊外的原野;禾黍:稻谷和小米;芃芃:茂盛;劳形容:形容辛苦。

翻译

曾经听说寻找仙人,传闻祖龙,想要渡过弱水找到瀛蓬。徐生乘坐华丽的楼船,载着男男女女,航行在遥远的大海上,一直向前穷尽。停留在海洲,再也无法返回,如今有一个国家在东方的扶桑。那里的君主和人民信仰外族的宗教,文学也受到了邹鲁文化的影响。圣人治理国家宽严有度,船只航行万里,书信往来频繁。来宾带来珍贵的礼物,受到赐予官职和食物的恩宠。史官笔下明了文字,丹青绘画技艺也十分精湛。开始明白文化交流使风俗不同,构思仿佛在荆州和关中留下痕迹。礼曹官员摆放着华丽的器物,溪边的藤蔓在南宫摆设。召之放笔随意挥洒,描绘出的风景与江南如出一辙。野桥横跨百尺的小溪水,亭子上有旗帜飘扬,依附在树林中。长途行人行走困难,隔岸骑牛的牧童过来。居民忙着耕种庄稼,郊外的原野禾稼茂盛。这些文字描写的是所见所闻,家乡的山水景色在脑海中浮现。官员出来巡视,携带着图画来到我的幽居中。他说这幅画并不重要,只是为了让远方的人看到尊崇。为了让您开心,写下这些长句,正值日光照耀东窗,映红了房间。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中国与日本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诗人以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寻仙、航海、文化交流等场景,展现了古代人们对于远方的向往和探索精神。通过描绘各种细节,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繁荣和文化的多元性,同时也表达了对于远方文化的尊重和好奇心。整首诗情感丰富,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于文化交流和友谊的向往和赞美。

倪谦

倪谦

明应天府上元人,字克让,号静存。正统四年进士。授编修,曾出使朝鲜。天顺初,累迁至学士,侍太子于春宫。后主顺天乡试,因黜权贵之子,被构罪戍边。成化初,复职,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谥文僖。有《朝鲜纪事》、《辽海编》、《倪文僖集》。 ► 56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