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徐归兴六首

夹岸帆樯卫水滨,苍茫云雾入垂纶。 三生不戴如花面,九尺长馀食粟身。 杜宇惯嘲多病客,辛夷频唤欲归人。 沧溟万斛吾家在,好逐渔郎问去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淮徐:地名,指淮安和徐州一带。
  • 帆樯:帆船的桅杆。
  • 卫水:河流名,可能指淮河的支流。
  • 垂纶:垂钓,纶是钓鱼用的线。
  • 三生:佛教用语,指前生、今生、来生。
  • 如花面:美丽的面容。
  • 九尺:形容身材高大。
  • 食粟身:指平凡的身躯,粟是谷子,泛指粮食。
  • 杜宇:鸟名,即杜鹃,常在春天啼叫,声音凄切。
  • 辛夷:植物名,即紫玉兰,春天开花。
  • 沧溟:大海。
  • 万斛:形容船只载重量大,斛是古代容量单位。
  • 渔郎:渔夫。
  • 去津:离开的渡口。

翻译

河岸两边帆船的桅杆林立,卫水之滨,苍茫的云雾中我垂钓。 我虽有三生之缘,却未曾拥有如花般美丽的面容,九尺之躯也只是平凡的食粟之身。 杜鹃鸟习惯嘲笑我这多病的客人,辛夷花频频呼唤我这想要归去的人。 我的家在大海之中,船只载重万斛,我愿跟随渔夫,寻找离开的渡口。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胡应麟在淮徐一带的归途中所感所想。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如帆樯、卫水、云雾,以及对自身境遇的反思,如三生、如花面、食粟身,表达了诗人对平凡生活的感慨和对归途的向往。杜宇和辛夷的意象,增添了诗中的哀愁和归隐的情感。最后,诗人以大海和渔郎为喻,表达了对自由和归宿的渴望。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归途的无限憧憬。

胡应麟

明金华府兰溪人,字元瑞,号少室山人,更号石羊生。万历间举人,久不第。筑室山中,购书四万余卷,记诵淹博,多所撰著。曾携诗谒王世贞,为世贞激赏。有《少室山房类稿》、《少室山房笔丛》、《诗薮》。 ► 403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