秣陵春望有作

棠梨花落子规啼,望断荆门烟雨迷。 一叶渔舟君可渡,晴云犹在洞庭西。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秣陵:今南京市。
  • 棠梨:一种果树,春天开白色花。
  • 子规:即杜鹃,常在春末啼叫,声音凄切。
  • 荆门:地名,在今湖北省。
  • 一叶渔舟:形容渔船小巧如一片叶子。
  • 洞庭:洞庭湖,位于湖南省北部。

翻译

棠梨花落,杜鹃鸟凄切地啼叫,我望向荆门,只见烟雨迷蒙。 在那片如叶的小渔船上,你或许可以渡过,晴朗的云朵依旧停留在洞庭湖的西边。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秣陵春天的景色,通过棠梨花落和子规的啼叫,传达出春天的哀愁和离别的情感。诗中“荆门烟雨迷”一句,以烟雨迷蒙的景象,增强了诗的意境和情感的深度。后两句则通过渔舟和洞庭湖的晴云,展现了一种超脱和向往的情感,使得整首诗在哀愁中透露出一丝希望和宁静。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广东番禺人,初名绍隆,字介子,号翁山。明末诸生。清初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名今种,字一灵、骚馀。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迹遍及江浙与北方各省。诗与陈恭尹、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诗外》、《广东新语》、《四朝成仁录》等。均乾隆朝严禁之书。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