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胥江上峡至韶阳作

绕城三面水,浈武合南流。 虎战空多垒,狐鸣总一丘。 攻坚元下策,间道本阴谋。 多谢青燐影,长含汉月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浈(zhēng):水名,即今湖南省长沙市境内的湘江
  • 武(wǔ):水名,即今湖南省长沙市境内的浏阳河
  • 韶阳(sháo yáng):地名,指今湖南省长沙市境内的韶山

翻译

从浈江上游到韶阳之间, 城市周围三面环水,浈江和武江汇合向南流去。 虎兵战斗的堡垒很多,狐狸的叫声总是从同一座小山传来。 攻城的方法原本是下策,暗道才是真正的谋略。 感谢青燐的光影,长久地沐浴在汉代的月光秋色中。

赏析

这首古诗描绘了一个地方的景色和历史,通过描写水流、山川、战争等元素,展现出一种古代城市的风貌和历史沧桑。诗中运用了虎、狐等动物形象,增加了诗歌的生动性和意境。作者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历史事件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的缅怀和对自然的赞美之情。整体氛围庄严肃穆,给人以历史的沉淀感和自然的清幽感。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广东番禺人,初名绍隆,字介子,号翁山。明末诸生。清初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名今种,字一灵、骚馀。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迹遍及江浙与北方各省。诗与陈恭尹、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诗外》、《广东新语》、《四朝成仁录》等。均乾隆朝严禁之书。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