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浈阳至穗城江行有作

欲雨空蒙翠益深,秋光不逐夕阳沉。 虚无树影迷烟棹,幽咽猿声和水琴。 石叠青螺全作髻,峰抽碧玉半成簪。 谽谺洞口云争吐,湿尽衣裘冷不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蒙翠(méng cuì):被绿色所笼罩
  • 幽咽(yōu yè):幽静悠远的声音
  • 谽谺(hān xiè):山谷中的回声

翻译

想要下雨,但天空被翠绿的树木遮蔽得更加深沉,秋日的光芒并没有随着太阳的落下而减弱。虚无缥缈的树影迷失在船头的烟雾中,幽静悠远的猿声与水的悠扬声相和谐。山石叠加起来仿佛青色的螺髻,峰峦如碧玉半插成簪。山谷间回荡着回声,云雾争相从洞口中涌出,湿透了衣裘,寒意难以忍受。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行船穿越浓密翠绿的江河之间,秋日的景色。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树影、猿声、水琴等,展现出大自然的神秘和美丽。诗人通过描写山石、云雾、树木等元素,营造出一幅幽静、神秘的画面,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奇妙。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广东番禺人,初名绍隆,字介子,号翁山。明末诸生。清初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名今种,字一灵、骚馀。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迹遍及江浙与北方各省。诗与陈恭尹、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诗外》、《广东新语》、《四朝成仁录》等。均乾隆朝严禁之书。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