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阳

黔阳千队皂雕旗,城阙萧条罢战时。 侍御血沾龙衮早,将军兵出羽林迟。 鹓鸾又散三珠树,雨雪偏侵八桂枝。 我愧邯郸厮养卒,微躯何日报恩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黔阳(qián yáng):地名,今湖南省益阳市。 皂雕(zào diāo):黑色的旗帜。 城阙(chéng què):城门和宫殿。 侍御(shì yù):官名,古代官职名。 龙衮(lóng gǔn):古代官服名。 羽林(yǔ lín):古代禁卫军队名。 鹓鸾(yuān luán):传说中的美丽鸟类。 三珠树:传说中的一种树。 八桂(bā guì):桂枝的别称,桂树。 邯郸(hán dān):地名,今河北省邯郸市。

翻译

黔阳的城池上千队黑色旗帜在飘扬,城门和宫殿因战乱而荒凉。官员们早早就沾满了战斗的血腥,将军带领的军队却迟迟未出羽林。传说中的美丽鸟类再次飞散到了三珠树上,雨雪却偏偏侵袭了桂树的枝条。我感到羞愧,那些在邯郸厮养的士兵,我何时才能报答他们的恩情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黔阳城的景象,通过城池的荒凉、官员的血腥、将军的迟疑、美丽鸟类的飞散以及桂树的被雨雪侵袭等细节,展现了战乱时期的凄凉和无奈。诗人表达了对那些为国家付出的士兵的愧疚和报恩之情,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的局面和人们内心的挣扎。整首诗意境深远,感情真挚,值得细细品味。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广东番禺人,初名绍隆,字介子,号翁山。明末诸生。清初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名今种,字一灵、骚馀。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迹遍及江浙与北方各省。诗与陈恭尹、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诗外》、《广东新语》、《四朝成仁录》等。均乾隆朝严禁之书。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