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口过罗以献镜堂作

东南天尽惟烟水,江汉微茫此合流。 才子多生兰芷地,书堂遥接洞庭秋。 新篇一一凌鹦鹉,长啸时时起白鸥。 日暮不堪分手处,青青大别镜中浮。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汉口:古代地名,今湖北省武汉市的一部分。
  • :古代地名,今湖北省武汉市汉口一带。
  • 献镜堂:古代建筑名,指供奉镜子的堂宇。
  • 才子:指有文才的人。
  • 兰芷:指兰草和艾草,常用来比喻文人雅致之地。
  • 洞庭(dòng tíng):古代湖名,今湖南省洞庭湖。
  • 凌鹦鹉:指超越鹦鹉的意境,比喻文笔出众。
  • 白鸥:白色的海鸟,常用来比喻高飞的文笔。
  • 大别镜:指用来观别离的镜子。

翻译

在汉口过了罗,来到献镜堂。 东南方向的天空尽是烟雾弥漫,江汉两河在这里渐渐汇合。 这里是才子们的故乡,充满了兰草艾草的雅致之地,书房远远连着洞庭湖的秋意。 新的诗篇一个接一个超越了鹦鹉,时常发出高飞的白鸥的啸声。 夕阳西下,别离之情难以承受,青青的别离景象在镜子中浮现。

赏析

这首古诗描绘了一个文人墨客在汉口罗地献镜堂的情景。通过描写江汉交汇处的景色和文人雅士们的生活状态,展现了一种别样的诗意风情。诗中运用了典雅的词藻,表达了对才子们的赞美和对别离的感伤之情,展现了一种别样的江南风情。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广东番禺人,初名绍隆,字介子,号翁山。明末诸生。清初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名今种,字一灵、骚馀。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迹遍及江浙与北方各省。诗与陈恭尹、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诗外》、《广东新语》、《四朝成仁录》等。均乾隆朝严禁之书。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