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嘉鱼诗

小雅知名早,诗人几溯洄。 频从丝网得,不上竹竿来。 一下文犀箸,忘持白玉杯。 相酬无好咏,深愧大夫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小雅:《诗经》的一部分,这里指诗中的雅致。
  • 溯洄:逆流而上,这里指追溯诗人的名声。
  • 丝网:细丝织成的网,这里比喻诗人的作品被广泛传颂。
  • 竹竿:钓鱼用的工具,这里指诗人的作品未被官方收录。
  • 文犀箸:用犀牛角制成的筷子,这里指精美的餐具。
  • 白玉杯:白玉制成的酒杯,这里指高贵的饮具。
  • 相酬:相互赠答,这里指诗人与他人的文学交流。
  • 大夫:古代官职,这里指有才华的人。

翻译

这首诗早已因其雅致而闻名,诗人的名声也早已被追溯。 他的作品频繁地通过细丝织成的网被人们所知,却未曾被官方的竹竿所钓起。 一旦用上精美的犀牛角筷子,便忘记了手中高贵的白玉酒杯。 在与人相互赠答诗歌时,没有好的诗作,深感愧对那些有才华的人。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比诗人的名声与作品的流传情况,表达了一种怀才不遇的感慨。诗中“丝网”与“竹竿”的比喻,巧妙地描绘了诗人作品在民间与官方之间的不同境遇。末句的“相酬无好咏,深愧大夫才”,则直抒胸臆,展现了诗人对于自己才华未能得到充分认可的遗憾与自责。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于文学创作与名声传播的深刻思考。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广东番禺人,初名绍隆,字介子,号翁山。明末诸生。清初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名今种,字一灵、骚馀。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迹遍及江浙与北方各省。诗与陈恭尹、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诗外》、《广东新语》、《四朝成仁录》等。均乾隆朝严禁之书。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