垓下

战鼓无声落日黄,英雄自古是天亡。 乌骓不失阴陵道,岂有山东与汉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垓下:古代战场名,指垓下之战地点。
  • 英雄:指有杰出勇敢品质的人。
  • 乌骓:古代传说中的一匹出色的战马。
  • 阴陵(yīn líng):古代汉代皇帝的陵墓所在地。
  • 山东:中国地名,古代行政区划。
  • 汉王:指汉朝的皇帝。

翻译

在垓下,战鼓声静止,夕阳西下,英雄自古都是命中注定要消逝的存在。乌骓没有迷失在阴陵的路上,难道会有人和汉王争夺山东吗?

赏析

这首古诗描绘了战场上的景象,通过战鼓无声、落日黄的描写,表现了英雄的悲壮命运。乌骓作为一匹传说中的战马,象征着忠诚和勇气,它没有迷失在阴陵的路上,显示了对主人的忠诚。诗中提到的山东和汉王,则暗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整首诗意境深远,表达了对英雄的敬仰和对战争的反思。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广东番禺人,初名绍隆,字介子,号翁山。明末诸生。清初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名今种,字一灵、骚馀。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迹遍及江浙与北方各省。诗与陈恭尹、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诗外》、《广东新语》、《四朝成仁录》等。均乾隆朝严禁之书。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