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作

暮归从锦水,瓜果客前陈。 正及穿针节,新添乞巧人。 玉簪香出髻,云液暖当唇。 共惜天孙苦,年年隔汉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穿针节(chuān zhēn jié):传统节日,又称七夕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七月初七。 乞巧(qǐ qiǎo):求巧巧,即向织女乞求巧艺,寓意求得巧妙的技艺。

翻译

傍晚回家经过锦水,摆放着各种瓜果待客。正值七夕节,又有新添的乞巧活动。玉簪散发出香气,云液温暖唇边。我们共同怜惜着这位牵挂着牛郎织女的苦命,每年都在汉津河两岸相隔。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七夕节的情景,通过描写暮归时的景象和庆祝七夕的活动,展现了人们对这个传统节日的热爱和怀念。诗中细腻的描写和含蓄的情感,使人感受到了节日的喜庆和温馨。同时,诗人对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的怀念也增添了诗篇的浪漫氛围。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广东番禺人,初名绍隆,字介子,号翁山。明末诸生。清初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名今种,字一灵、骚馀。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迹遍及江浙与北方各省。诗与陈恭尹、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诗外》、《广东新语》、《四朝成仁录》等。均乾隆朝严禁之书。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