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秋日有作

炎天九月已狐裘,南雪年来不待秋。 砧杵声如光禄塞,牛羊气似白登楼。 番禺山断成天阙,日月泉乾失药洲。 霸业已随流水去,花田一片自风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炎天:炎热的天气。
狐裘:指贵族所穿的华丽衣袍。
砧杵:古代用来捶打衣物的工具。
光禄塞:古代官职名,此处指官员的住所。
白登楼:传说中的仙山名。
番禺:古地名,今广州。
天阙:传说中的神仙居所。
药洲:传说中的仙岛名。

翻译

炎热的九月已经穿上了贵族的华丽衣袍,南方的雪却不等待秋天降临。
捶打衣物的声音如同官员住所里的声音,牛羊的气息则像是在白登楼上飘荡。
番禺的山峰断裂成了通往神仙居所的门户,日月泉水干涸失去了仙岛的踪迹。
霸业已经随着流水一起消逝,花田中只剩下自由飘扬的风景。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羊城(广州)秋日的景象,通过对比炎热的天气和南方雪的不期而至,展现了自然界的变幻和神秘。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如砧杵声如光禄塞、牛羊气似白登楼,使诗意更加深远。作者通过描绘番禺山、日月泉、药洲等地名,营造出一种神话般的意境,表达了时光流逝、事业消逝的感慨,以及自然风光的壮美和恢弘。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广东番禺人,初名绍隆,字介子,号翁山。明末诸生。清初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名今种,字一灵、骚馀。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迹遍及江浙与北方各省。诗与陈恭尹、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诗外》、《广东新语》、《四朝成仁录》等。均乾隆朝严禁之书。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