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山人将遍游北边谒予索诗云元戎苏相公迎之
扩也负奇士,飘然辞帝京。
乾坤双旅鬓,湖海一诗名。
蹑履身犹健,论兵气未平。
风尘沙海戍,雨雪蓟门行。
雁已思南度,人今赋北征。
褐衣春事晚,匕首壮心惊。
旧识周司寇,齐名汉子卿。
九关横却月,万里画长城。
幕客金貂贵,军锋铁骑精。
青油传夜色,白羽动秋声。
感遇多投笔,逢时会请缨。
燕然如可上,勒碣问班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扩也:人名,指吴山人。
- 负奇士:拥有非凡才能的人。
- 帝京:京城,指北京。
- 乾坤:天地。
- 湖海:泛指江湖,指诗人在外的名声。
- 蹑履:穿着鞋子,指行走。
- 论兵:谈论军事。
- 风尘:旅途中的尘埃,比喻艰辛的旅途。
- 沙海:沙漠。
- 蓟门:地名,今北京一带。
- 褐衣:粗布衣服,指平民身份。
- 匕首:短剑,象征武力或决心。
- 周司寇:古代官职,指周朝的司法官。
- 汉子卿:汉朝的官员。
- 九关:指边关的九个重要关口。
- 却月:指边关的月亮,比喻边关的景色。
- 铁骑:精锐的骑兵。
- 青油:指油灯,象征夜晚。
- 白羽:指军旗,象征军队。
- 投笔:放下笔,指放弃文职从军。
- 请缨:请求出战。
- 燕然:山名,在今蒙古国境内。
- 勒碣:刻石立碑。
- 班生:班超,东汉名将,曾出使西域。
翻译
吴山人,这位拥有非凡才能的士人,如今飘然离开了京城。他的名声在江湖间传扬,而他的双鬓已染上了天地的沧桑。他行走间仍显健壮,谈论军事时心中不平。他将穿越风尘沙海,冒着雨雪前往蓟门。大雁已开始南飞,而人却要北征。穿着粗布衣的他,春天的日子已晚,但他的匕首却让人感受到他的壮志。他曾与周朝的司法官相识,与汉朝的官员齐名。他将在九关边关横渡月亮,万里长城上作画。幕中的客人穿着金貂,军中的锋锐铁骑精良。青油灯传递夜色,白羽军旗在秋风中飘扬。他感慨于时局,多次放下笔从军,逢时请求出战。如果能够登上燕然山,他希望能像班超一样,在那里刻石立碑。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吴山人北游的壮志与决心,通过对他的旅途、名声、军事才能以及对未来的憧憬的描写,展现了他的英雄气概和对边疆的深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典故,如“乾坤双旅鬓”、“湖海一诗名”等,既表现了诗人的沧桑经历,也突出了他在江湖中的名声。结尾处提到班超,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向往和对边疆功业的渴望,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