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纱灯

谁剪纱为叶,翻怜玉作枝。 霜轻织女制,星散影娥池。 流黄动金缀,分红入翠卮。 灿烂欺萤耀,霏薄胜蛛丝。 还同瑟瑟幕,不掩丽娟姿。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赋得:古代文人聚会时,常以某一主题作诗,称为“赋得”。
  • 纱灯:用薄纱制成的灯笼。
  • 翻怜:反而怜爱。
  • 霜轻:形容纱的质地轻薄如霜。
  • 织女: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织女星,此处比喻制作纱灯的技艺高超。
  • 星散:星星点点地散布。
  • 影娥池:传说中的仙池,此处比喻纱灯上的图案如仙境般美丽。
  • 流黄:流动的黄色光芒。
  • 金缀:金色的装饰。
  • 翠卮:翠绿色的酒杯,此处比喻纱灯的颜色。
  • 霏薄:轻薄飘渺。
  • 蛛丝:蜘蛛丝,形容纱的细薄。
  • 瑟瑟幕:形容纱灯轻薄如幕。
  • 丽娟姿:美丽的姿态。

翻译

谁用纱剪成了叶子的形状,反而更怜爱这如玉般精致的枝条。 纱的轻薄如同霜花,仿佛是织女精心织就,星星点点的图案散布其上,犹如影娥池中的仙境。 流动的黄色光芒与金色的装饰相映成趣,红色与翠绿交融,如同翠绿的酒杯。 这灿烂的光芒胜过了萤火虫的闪耀,轻薄飘渺的质感超越了蜘蛛丝。 它如同轻薄的幕布,不会遮挡住美丽的姿态。

赏析

这首作品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纱灯的精致与美丽。通过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将纱灯的质地、图案和光芒描绘得栩栩如生,仿佛读者眼前就有一盏精美的纱灯在闪烁。诗中“霜轻织女制,星散影娥池”等句,不仅展现了纱灯的轻盈与精致,还融入了神话色彩,增添了诗意。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对纱灯之美的赞美与欣赏。

王世贞

王世贞

明苏州府太仓人,字元美,自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官刑部主事。杨继盛因弹劾严嵩而下狱,世贞时进汤药,又代其妻草疏。杨死,复棺殓之。严嵩大恨。会鞑靼军入塞,嵩诿过于世贞父蓟辽总督王忬,下狱。世贞与弟王世懋伏嵩门乞贷,忬卒论死,兄弟号泣持丧归。隆庆初讼父冤,复父官。后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好为古诗文,始与李攀龙主文盟,主张文不读西汉以后作,诗不读中唐人集,以复古号召一世。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于是天下咸望走其门,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尽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