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上人:对高僧的尊称。
- 宗门:指佛教。
- 双瞳剪秋碧:形容眼睛明亮,如同剪裁过的秋水般清澈。
- 夕踢沩山瓶:沩山,指沩山禅师,唐代著名禅师;瓶,指僧人的行囊。此句意指晚上像沩山禅师一样行走。
- 晨操赵州锡:赵州,指赵州禅师,唐代著名禅师;锡,指僧人的禅杖。此句意指早晨像赵州禅师一样修行。
- 插汉清凉台:插汉,形容山峰高耸入云;清凉台,指五台山上的清凉台,是佛教圣地。
- 截溟补陀石:截溟,形容海浪汹涌;补陀石,指普陀山,是佛教圣地。
- 一见不再见:形容难得一见,再见不易。
- 欲得无可得:想要得到却无法得到。
- 法堂:指寺院中的讲经说法的场所。
翻译
高僧您是佛教中的杰出人物,双眼明亮如剪裁过的秋水。 晚上像沩山禅师一样行走,早晨像赵州禅师一样修行。 登上高耸入云的五台山清凉台,又到汹涌海浪中的普陀山。 难得一见,再见不易,想要得到却无法得到。 我想暂时回去,法堂的草已经长到三尺高了。
赏析
这首作品赞美了一位高僧的修行与风采,通过比喻和典故展现了他的超凡脱俗。诗中“双瞳剪秋碧”形象地描绘了高僧明亮的眼睛,而“夕踢沩山瓶,晨操赵州锡”则巧妙地运用了两位禅宗大师的典故,表达了高僧的修行精神。结尾的“法堂草三尺”则暗含了时光流逝、修行不易的感慨。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高僧的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