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德甫行部越中

使者輶轩亦快哉,高名金虎署中推。 十年未叹为郎拙,三尺仍劳圣主裁。 此去悬蒲应自慰,人间刻木渐堪哀。 江潮揭地千门转,海色摧天万舰来。 飞檄昼销兵气尽,按章春傍使星回。 莫将风雨疑吾道,且仗河山纵汝才。 槜李诗成吴子郡,折梅人在越王台。 蓟门何限如渑酒,愁对繁花不敢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輶轩(yóu xuān):古代的一种轻便车辆,这里指使者的车。
  • 金虎:指官署中的印信,象征权力和地位。
  • 为郎:指担任郎官,古代官职。
  • 三尺:指法律,因古代法律文书长约三尺而得名。
  • 悬蒲:古代的一种刑罚,将罪犯悬挂在蒲席上示众。
  • 刻木:古代的一种刑罚,将罪犯的名字刻在木板上。
  • 揭地:形容江潮汹涌,声势浩大。
  • 海色:海上的景色,这里指海浪。
  • 飞檄:紧急的文书,指军令。
  • 按章:依照规章办事。
  • 使星:指使者的星辰,比喻使者的行程。
  • 如渑(miǎn):形容酒多,如渑池之水。

翻译

使者的轻车也是令人快意的,高名在官署中被推崇。 十年未曾感叹担任郎官的艰辛,法律文书仍需圣主裁决。 此去执行悬蒲之刑应感到自慰,而人间刻木之刑逐渐令人悲哀。 江潮汹涌,声势浩大,海浪翻滚,万舰来朝。 紧急的军令白日里消散了兵气,依照规章办事,春天伴随着使者的星辰回归。 不要因为风雨而怀疑我的道路,且依靠这河山让你施展才华。 在吴子郡完成了诗作,在越王台折梅的人。 蓟门有无数如渑池之水的酒,愁对繁花却不敢开启。

赏析

这首诗是王世贞送别德甫出使越中的作品,诗中表达了对友人前程的祝愿和对时局的感慨。诗中运用了许多典故和象征,如“金虎”、“悬蒲”、“刻木”等,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时事的关注。同时,诗中的自然景象如“江潮揭地”、“海色摧天”等,形象生动,气势磅礴,体现了诗人豪迈的情怀。结尾处的“蓟门何限如渑酒,愁对繁花不敢开”则透露出诗人对友人离别的深情和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忧虑。

王世贞

王世贞

明苏州府太仓人,字元美,自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官刑部主事。杨继盛因弹劾严嵩而下狱,世贞时进汤药,又代其妻草疏。杨死,复棺殓之。严嵩大恨。会鞑靼军入塞,嵩诿过于世贞父蓟辽总督王忬,下狱。世贞与弟王世懋伏嵩门乞贷,忬卒论死,兄弟号泣持丧归。隆庆初讼父冤,复父官。后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好为古诗文,始与李攀龙主文盟,主张文不读西汉以后作,诗不读中唐人集,以复古号召一世。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于是天下咸望走其门,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尽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