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丈自滁穆丈自魏贻诗见慰罢官走笔呈谢并抒近况
初从纳节号闲人,踪迹空劳两地论。
居魏江湖怀北阙,环滁山水惜孤臣。
听鸡起候村梅曙,泛蚁偷争野老春。
如此风光真自好,可容长作半闲身。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纳节:指官员退休。
- 闲人:指无官职的人。
- 踪迹:行踪,活动。
- 两地:指滁州和魏州。
- 居魏:居住在魏州。
- 江湖:指民间。
- 北阙:古代宫殿北面的门楼,是臣子等候朝见或上书奏事之处,也代指朝廷。
- 环滁:环绕滁州。
- 孤臣:孤立无助或不受重用的远臣。
- 听鸡:听到鸡鸣,指早起。
- 村梅:村中的梅花。
- 曙:天刚亮。
- 泛蚁:指酒,因酒面浮沫似蚁,故称。
- 偷争:偷偷地分享。
- 野老:村野老人。
- 春:指春酒。
- 风光:景色。
- 长作:长期做。
- 半闲身:半退休状态的生活。
翻译
起初我退休后自称为闲人,但我的行踪仍然让两地的人们议论纷纷。居住在魏州的我,心中仍怀念着北方的朝廷,而环绕滁州的山水则似乎在怜惜我这位孤立无助的远臣。我听着鸡鸣,等待村中梅花的曙光,偷偷地与村野老人分享春酒。这样的风光真是美好,我可否长期保持这种半退休的生活状态呢?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退休后的生活状态和心境。诗中,“纳节”、“闲人”等词语描绘了诗人无官一身轻的生活,但“踪迹”、“两地”等词又透露出他仍受关注。后两句通过对“居魏”与“环滁”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朝廷的怀念与对现状的感慨。最后,诗人以“听鸡”、“泛蚁”等生活细节,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由闲适的渴望。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