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答于鳞四首

绛帐诸生侍马融,怜余投笔乍临戎。 自来肝胆无离合,肯向衣冠数异同。 灏灏西京还汉日,泱泱东海更齐风。 男儿姓字羞文苑,矫首狂歌万古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绛帐:红色的帐篷,指讲学的地方。
  • 诸生:指学生。
  • 马融:东汉时期的著名学者,此处借指学问高深的老师。
  • :怜悯,同情。
  • 投笔:投笔从戎,指放弃文职,投身军旅。
  • :突然。
  • 临戎:面对战争,指从军。
  • 肝胆:比喻真诚的心意。
  • 离合:分离和聚合,此处指关系的变化。
  • 衣冠:指士大夫的穿戴,借指士大夫或文人。
  • :计较。
  • 灏灏:广大无边的样子。
  • 西京:指长安,汉朝的都城。
  • 泱泱:宏大的样子。
  • 东海:指东方的大海,此处可能指齐国,古代齐国位于东海之滨。
  • :经历,传承。
  • 齐风:齐国的风俗文化。
  • 男儿:男子汉。
  • 姓字:姓名。
  • :羞愧。
  • 文苑:文学领域。
  • 矫首:抬头。
  • 狂歌:放声高歌。
  • 万古空:指时间的长远和虚无。

翻译

在红色的讲学帐篷中,学生们围绕着像马融那样博学的老师,他怜悯我突然放下笔墨,投身军旅。 自始至终,我们的心意从未有过分离,我也不会计较士大夫之间的异同。 广大的西京(长安)依然保持着汉朝的辉煌,宏大的东海之滨,齐国的风俗文化更加传承。 作为一个男子汉,我羞于让自己的姓名在文学领域中流传,我宁愿抬头放声高歌,感受那万古的虚无。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学问与武勇的矛盾态度,以及对个人身份和价值的深刻思考。诗中,“绛帐诸生侍马融”描绘了学问的场景,而“怜余投笔乍临戎”则突显了诗人从文到武的转变。诗人的心意始终如一,不计较士大夫间的异同,展现了他坚定的个性。后两句通过对西京和东海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最后,诗人以“男儿姓字羞文苑,矫首狂歌万古空”作结,抒发了对个人命运和存在的深刻感慨,显示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豪迈情怀。

王世贞

王世贞

明苏州府太仓人,字元美,自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官刑部主事。杨继盛因弹劾严嵩而下狱,世贞时进汤药,又代其妻草疏。杨死,复棺殓之。严嵩大恨。会鞑靼军入塞,嵩诿过于世贞父蓟辽总督王忬,下狱。世贞与弟王世懋伏嵩门乞贷,忬卒论死,兄弟号泣持丧归。隆庆初讼父冤,复父官。后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好为古诗文,始与李攀龙主文盟,主张文不读西汉以后作,诗不读中唐人集,以复古号召一世。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于是天下咸望走其门,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尽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