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伯常锦衣携酒萧祠贻诗见赠未能报访聊抒此答
萧祠丛柏迥成秋,麈尾谈天竟日留。
一代文章谁正始,百年樽俎见名流。
君停杜曲花间骑,我学山阴雪后舟。
不是子猷能尽兴,帝城风雨使人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麈尾(zhǔ wěi):古代用麈(一种鹿类动物)的尾毛制作的拂尘,常用于清谈时拂去灰尘或驱赶蚊蝇。
- 谈天:指清谈,即文人间的哲学讨论或闲谈。
- 正始:指魏晋时期的正始文学,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等,他们的文学作品和思想对后世有很大影响。
- 樽俎(zūn zǔ):古代的酒器和食器,这里指宴席。
- 杜曲:地名,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唐代诗人杜甫曾在此居住。
- 山阴:地名,今浙江省绍兴市,古代文人常在此地游玩。
- 子猷:即王徽之,东晋时期的名士,以放达不羁著称。
- 帝城:指京城,这里可能指明朝的都城北京。
翻译
萧祠周围的丛柏已显秋意,我们整日留连于清谈之中。 一代的文学成就,谁能代表正始之风?百年间的宴席上,见证了名流的身影。 你停下了在杜曲花间的骑行,我则学着山阴雪后的舟行。 不是子猷能够尽兴,而是京城的风雨让人感到忧愁。
赏析
这首诗是王世贞对戴伯常的赠诗的回应。诗中通过对萧祠秋景的描绘,展现了文人雅集的场景,表达了对文学传统的尊重和对名流的敬仰。诗的后半部分通过对比自己和戴伯常的行动,以及引用子猷的典故,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体现了王世贞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