郧阳道中

蜀道难从昔,郧山不易哉。 分峨云作戍,如滟雪成堆。 忽頫龙宫迫,俄惊鸟道开。 旌旗从地涌,鼓吹薄岩回。 无虎心时动,非猿响亦哀。 胁肩峰岝崿,齧履浪喧豗。 麇子甘从徙,郧公肯再来。 俱言叱驭好,未有凿空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郧阳:古地名,今湖北省郧县。
  • 蜀道:指古代由四川通往陕西的道路,以险峻著称。
  • 郧山:指郧阳一带的山脉。
  • 峨云:高耸入云的山峰。
  • 滟雪:波光闪烁的雪景。
  • (fǔ):低头。
  • 龙宫:神话中龙王的宫殿,此处比喻深邃的山谷。
  • 鸟道:形容险峻狭窄的山路,只有鸟儿才能飞过。
  • 旌旗:古代军队的旗帜。
  • 鼓吹:古代军乐,此处指军队的声响。
  • 胁肩:形容山峰陡峭,仿佛要压下来。
  • 岝崿(zuò è):山峰高耸的样子。
  • 齧履:形容山路崎岖,行走艰难。
  • 喧豗(huī):水流声。
  • 麇子:小鹿。
  • 郧公:指郧阳的地方官员。
  • 叱驭:驾驭马车。
  • 凿空:开凿山洞或隧道。

翻译

蜀道自古以来就以难行著称,而郧阳的山路也同样不易。山峰高耸入云,仿佛是分隔开的峨眉山云雾缭绕,而雪景则波光闪烁,如同堆积的雪堆。突然低头,感觉龙宫般的深谷近在咫尺,又忽然惊觉鸟儿才能飞过的险峻山路已经展开。军队的旗帜仿佛从地面涌出,军乐声在岩石间回荡。没有老虎出现,心中却时常感到不安,不是猿猴的叫声也让人感到悲哀。山峰陡峭,仿佛要压下来,山路崎岖,行走艰难,水流声喧闹。小鹿甘愿跟随迁徙,郧阳的官员是否愿意再来。大家都说驾驭马车好,但没有开凿山洞的才能。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郧阳道中的艰险景象,通过对比蜀道的难行,突出了郧山的不易。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峨云”、“滟雪”等,形象地展现了山路的险峻和自然景观的壮美。同时,通过对军队行进场景的描写,增添了诗中的动感。最后,通过对“叱驭”和“凿空”的对比,表达了对于克服自然障碍的艰难和对于开拓精神的赞美。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明代诗人王世贞对于自然和人文景观的深刻感悟。

王世贞

王世贞

明苏州府太仓人,字元美,自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官刑部主事。杨继盛因弹劾严嵩而下狱,世贞时进汤药,又代其妻草疏。杨死,复棺殓之。严嵩大恨。会鞑靼军入塞,嵩诿过于世贞父蓟辽总督王忬,下狱。世贞与弟王世懋伏嵩门乞贷,忬卒论死,兄弟号泣持丧归。隆庆初讼父冤,复父官。后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好为古诗文,始与李攀龙主文盟,主张文不读西汉以后作,诗不读中唐人集,以复古号召一世。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于是天下咸望走其门,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尽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