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姜佥宪始分省江西
万庾敖仓粟,千帆下濑兵。
伊谁任保障,南北一书生。
命岂冯唐晚,恩元介子轻。
拮据双鬓在,留滞寸心明。
金紫当年物,丹青异日名。
除书历下里,襆被斗边城。
家接三江近,人如九派清。
还逢狱中剑,拂拭请长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万庾敖仓粟:指大量的粮食储备。庾(yǔ):古代的粮仓。敖仓:古代的大仓。
- 下濑兵:指水军。濑(lài):急流。
- 伊谁:谁。
- 保障:保护,保卫。
- 冯唐:汉代人,以直言敢谏著称,晚年被重用。
- 介子:指微小的东西。
- 拮据:形容经济困难,处境艰难。
- 留滞:停留,滞留。
- 金紫:指金印紫绶,古代高官的服饰。
- 丹青:指绘画,也比喻史册。
- 除书:任命官职的文书。
- 襆被:用布包裹的行李。
- 九派:指长江的九条支流,比喻人品高洁。
- 狱中剑:指在困境中磨练出的才能或决心。
- 请长缨:请求给予重任,出自《汉书·终军传》。
翻译
拥有万庾敖仓的粮食,千帆水军在急流中行进。 谁来承担保卫的责任,南北之间只有一位书生。 命运难道会像冯唐那样晚到,恩宠却不如介子那样轻微。 双鬓已经斑白,处境艰难,但心中依然明亮。 金印紫绶是昔日的荣耀,而绘画将在未来留下名声。 任命的文书从历下来,用布包裹的行李前往斗边城。 家乡靠近三条江河,人品如同九派长江一样清澈。 还遇到了狱中的剑,拂拭它,请求给予重任。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位书生在动荡时期的担当与抱负。诗中,“万庾敖仓粟,千帆下濑兵”展现了壮阔的背景,而“伊谁任保障,南北一书生”则凸显了书生的重要性和孤独感。通过对比“冯唐”与“介子”,表达了书生对命运的无奈与对恩宠的轻视。后文则通过“金紫”与“丹青”的对比,展现了书生对过去荣耀的回忆与对未来名声的期待。最后,以“狱中剑”和“请长缨”作结,表达了书生在困境中依然保持的决心和请求重任的愿望。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书生的坚韧与远大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