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怀
步出城西门,踟蹰中不夷。
道逢一仙长,自称广成师。
授我一丸药,令我杜德机。
揽镜朱颜凋,隤然废威仪。
禽游无惊翼,兽逐鲜辟蹄。
良玉岂不珍,在璞全光辉。
惜哉和氏子,三刖乃其宜。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踟蹰(chí chú):犹豫不决,徘徊不前。
- 中不夷:内心不安。
- 广成师:指传说中的仙人广成子。
- 杜德机:抑制或消除道德的机巧。
- 揽镜:拿起镜子。
- 朱颜凋:红润的容颜变得憔悴。
- 隤然(tuí rán):颓废的样子。
- 废威仪:失去了威严和仪态。
- 禽游无惊翼:鸟儿飞翔时翅膀不惊动。
- 兽逐鲜辟蹄:野兽追逐时蹄子轻快。
- 良玉:优质的玉石。
- 在璞:未经雕琢的玉石。
- 和氏子:指和氏璧的故事中的人物,因三次献璧而被刖足。
- 三刖(sān yuè):三次被砍足。
翻译
我走出城西门,心中犹豫不决,感到不安。 在路上遇到一位仙长,他自称是广成子。 他给了我一颗药丸,让我抑制道德的机巧。 我拿起镜子一看,红润的容颜已变得憔悴,颓废地失去了威严和仪态。 鸟儿飞翔时翅膀不惊动,野兽追逐时蹄子轻快。 优质的玉石难道不珍贵吗?未经雕琢的玉石也保持着光辉。 可惜和氏璧的故事中的人物,因三次献璧而被砍足,这是他应得的。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寓言的形式,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诗中,“步出城西门”象征着离开尘世的纷扰,而“踟蹰中不夷”则揭示了内心的矛盾与不安。仙长的出现和所授之药,暗示了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愿望。后文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以及对和氏璧故事的引用,进一步强调了内在价值的重要性,以及对命运无常的感慨。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真谛的探索和对命运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