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怀

文景体恭俭,陈粟俯丘山。 易世因其资,气欲盖九纮。 柏梁既以灾,建章遂造天。 蜀汉穷材木,少府罄金钱。 原麓既如髡,闾井宁不然。 感此池上翁,精灵泣帝前。 天心虽仁爱,毋乃滋倒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文景:指汉文帝和汉景帝,两位皇帝以节俭著称。
  • 陈粟:陈年的粮食。
  • 丘山:比喻堆积如山。
  • 易世:改朝换代。
  • 九纮:指天下。
  • 柏梁:汉代宫殿名。
  • 建章:汉代宫殿名,规模宏大。
  • 蜀汉:指四川一带。
  • 少府:官名,掌管皇室财政。
  • :用尽。
  • 原麓:山脚。
  • :剃发,比喻山林被砍伐。
  • 闾井:乡里,泛指民间。
  • 精灵:指神灵。
  • :增加。
  • 倒悬:比喻极其困苦的境地。

翻译

汉文帝和汉景帝以节俭著称,陈年的粮食堆积如山。改朝换代后,新君依赖前朝的资源,奢侈之气欲盖过天下。柏梁宫遭受火灾,于是建造了高耸入云的建章宫。从四川到汉中,竭尽木材资源,少府的金钱也被耗尽。山林被砍伐得如同剃发,民间又怎能幸免?感受到这一切的池边老翁,在神灵面前哭泣。虽然天意仁爱,但这样的奢侈不是在增加人民的困苦吗?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汉文帝、汉景帝的节俭与后世帝王的奢侈进行对比,揭示了奢侈浪费对国家和人民的危害。诗中运用了丰富的历史典故和生动的比喻,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深刻批判。同时,通过对池上翁的描写,寄托了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和对天意的质疑,体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关怀和批判精神。

王世贞

王世贞

明苏州府太仓人,字元美,自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官刑部主事。杨继盛因弹劾严嵩而下狱,世贞时进汤药,又代其妻草疏。杨死,复棺殓之。严嵩大恨。会鞑靼军入塞,嵩诿过于世贞父蓟辽总督王忬,下狱。世贞与弟王世懋伏嵩门乞贷,忬卒论死,兄弟号泣持丧归。隆庆初讼父冤,复父官。后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好为古诗文,始与李攀龙主文盟,主张文不读西汉以后作,诗不读中唐人集,以复古号召一世。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于是天下咸望走其门,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尽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