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吴晋陵赵常熟二太史赐环入朝俱取北意

词林矫矫并人伦,抗疏那妨丞相嗔。 坼地黄河双砥柱,回天白日一金轮。 片言色借宸枫重,万姓声传谏草新。 拟夺惠文冠太史,却将巾帼赠何人。 耦耕沮溺身堪老,三径求羊迹共沦。 主圣亲题罪已诏,时清须爱致君身。 银鱼法锦联翩复,白虎名经次第陈。 岂以豋仙夸去艗,母从遁叟问知津。 折余虞仲祠前柳,采自延陵宅畔蘋。 两地由来有廉让,可应徒作引裾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赐环:指古代官员被召回朝廷的信物。
  • 抗疏:直言进谏。
  • 丞相嗔:丞相生气。
  • 坼地:开裂的大地。
  • 砥柱:比喻坚强的支撑。
  • 回天:形容力量大到可以改变天命。
  • 金轮:指太阳。
  • 宸枫:帝王的枫树,比喻皇帝的恩宠。
  • 谏草:进谏的文书。
  • 惠文冠:古代官员的帽子。
  • 巾帼:古代妇女的头巾和发饰,这里指女性。
  • 耦耕:两人并肩耕作。
  • 沮溺:指水灾。
  • 三径:指隐居的地方。
  • 求羊:寻求志同道合的朋友。
  • 罪已诏:皇帝自责的诏书。
  • 时清:时世清明。
  • 致君:辅佐君王。
  • 银鱼法锦:指官员的服饰。
  • 白虎名经:指重要的经典。
  • 豋仙:升仙,比喻高升。
  • 去艗:离开船只。
  • 遁叟:隐居的老人。
  • 知津:知道渡口,比喻知道方向。
  • 虞仲祠:古代名人的祠堂。
  • 延陵宅:古代名人的宅邸。
  • 廉让:廉洁谦让。
  • 引裾:拉住衣襟,比喻挽留。

翻译

两位太史在文坛上都是杰出的人物,他们敢于直言进谏,即使丞相生气也不怕。他们像开裂大地上的两根坚强支柱,又像能够转动天命的白日金轮。他们的片言只语如同皇帝的恩宠一样重要,万民都在传颂他们新写的进谏文书。他们本可以戴上官员的帽子,却将女性的头巾和发饰赠给了谁呢?他们并肩耕作,即使面对水灾也能老去,隐居的地方有三条小径,他们寻求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沉沦。皇帝亲自写下自责的诏书,时世清明,他们更应该辅佐君王。官员的服饰和重要的经典相继出现,他们岂能以升仙来夸耀自己的离去,不要从隐居的老人那里询问方向。他们折断了虞仲祠前的柳枝,采摘了延陵宅旁的蘋草。这两个地方向来有廉洁谦让的美德,他们不应该只是挽留的人。

赏析

这首作品赞颂了两位太史的直言进谏和坚强的品格,通过比喻和象征展现了他们的重要性和影响力。诗中“坼地黄河双砥柱,回天白日一金轮”形象地描绘了他们的坚强支撑和巨大力量。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他们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时世清明的期望。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王世贞的文学才华和对时政的深刻见解。

王世贞

王世贞

明苏州府太仓人,字元美,自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官刑部主事。杨继盛因弹劾严嵩而下狱,世贞时进汤药,又代其妻草疏。杨死,复棺殓之。严嵩大恨。会鞑靼军入塞,嵩诿过于世贞父蓟辽总督王忬,下狱。世贞与弟王世懋伏嵩门乞贷,忬卒论死,兄弟号泣持丧归。隆庆初讼父冤,复父官。后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好为古诗文,始与李攀龙主文盟,主张文不读西汉以后作,诗不读中唐人集,以复古号召一世。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于是天下咸望走其门,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尽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