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覆:覆盖。 短床:简陋的床铺。 馀物:剩余的物品。 泉脉:泉水的源头。 茶灶:煮茶的小炉。 结草堂:搭建简陋的草屋。 隔世:仿佛隔了一个世界。 参方:参禅悟道。 归路:回家的路。 归兴:归家的兴致。
翻译
只有云霞覆盖着简陋的床铺,没有留下任何物品在空荡的行囊中。 因为探寻泉水的源头而搬动了煮茶的小炉,因为喜爱松林间的风声而搭建了简陋的草屋。 一天之内离开山林,感觉仿佛隔了一个世界,经过一年的高枕无忧,应当参禅悟道。 年老之后渐渐感觉到没有力气,回家的路怎么比得上归家的兴致长久。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位隐士在山中的简朴生活和对自然的热爱。诗中,“云霞覆短床”和“不留馀物在空囊”展现了隐士超脱物欲、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通过“探泉脉”、“移茶灶”、“结草堂”等细节,表达了隐士对山林生活的深切喜爱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最后,诗人以年老体衰为背景,表达了对归家生活的无限向往,体现了隐士对尘世超脱与内心宁静的追求。
成鹫
成鹫,俗姓方,名颛恺,字趾麟。出家后法名光鹫,字即山;后易名成鹫,字迹删。广东番禺人。明举人方国骅之子。年十三补诸生。以时世苦乱,于清圣祖康熙十六年(一六七七)自行落发,康熙二十年禀受十戒。曾住会同县(今琼海)多异山海潮岩灵泉寺、香山县(今中山)东林庵、澳门普济禅院、广州河南大通寺、肇庆鼎湖山庆云寺,为当时著名遗民僧。工诗文,一时名卿巨公多与往还。论者谓其文源于《周易》,变化于《庄》《骚》,其诗在灵运、香山之间。年八十五圆寂于广州。著有《楞严经直说》、《道德经直说》、《鼎湖山志》、《鹿湖近草》、《咸陟堂诗文集》等。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三二八有传。
► 1745篇诗文
成鹫的其他作品
- 《 冬日与铁城诸子游小岭同赋 》 —— [ 明 ] 成鹫
- 《 丁丑夏客墺门岛普济禅院赠剑平师 》 —— [ 明 ] 成鹫
- 《 壬午重阳后一日初住大通古寺罗戒轩黄葵村霍西牛陈臣张过宿同赋同葵村韵 》 —— [ 明 ] 成鹫
- 《 荔枝词三十首寄张子白杨鬯侯 》 —— [ 明 ] 成鹫
- 《 雪中杂咏六首 》 —— [ 明 ] 成鹫
- 《 登写心亭怀马郡守 》 —— [ 明 ] 成鹫
- 《 题衣石师面壁石 》 —— [ 明 ] 成鹫
- 《 还东林萧志三见赠用韵赋答 》 —— [ 明 ] 成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