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黔阳:地名,今湖南省洪江市。
- 赤宝山:山名,位于黔阳。
- 草堂:简陋的房屋,常指书生隐居之地。
- 烟霞:指山水景色。
- 石如羊:形容山石形状奇特,像羊群。
- 江流:江水。
- 英雄恨:英雄的遗憾或未竟之志。
- 化雨:比喻良好的教育或影响。
- 草木香:草木的香气,比喻文化的熏陶。
- 贤尹:贤明的官员。
- 作兴:振兴,发展。
- 文未丧:文化没有衰败。
- 儒先:儒家的先贤。
- 题咏:题诗赞美。
- 笔生光:形容文笔光彩夺目。
- 蛮邦:古代对边远地区的称呼,这里指黔阳。
- 声教:名声和教化。
- 沦浃:深入人心。
- 佩服:敬佩,信服。
- 诗书:指文化教育。
- 五常:指仁、义、礼、智、信五种道德规范。
翻译
在赤宝山前有一间简陋的草堂,那里的山水景色如锦绣,山石形状奇特,宛如羊群。江水流淌,似乎承载着英雄们的遗憾和未竟之志。即便如此,良好的教育如同春雨,依然滋润着这片土地,让草木散发着文化的香气。贤明的官员在此振兴文化,使得儒家的传统没有衰败,先贤们的题诗赞美,使得这里的文笔光彩夺目。在这样一个边远地区,名声和教化已经深入人心,人们敬佩并信服于文化教育,重视仁、义、礼、智、信这五种道德规范。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黔阳宝山书院的景色与文化氛围,通过对赤宝山、草堂、江流等自然元素的描绘,展现了书院所在地的自然美景。诗中“化雨犹沾草木香”一句,巧妙地将教育的影响比作春雨,滋润着这片土地,使得文化得以传承。后两句则强调了贤明官员对文化的振兴作用,以及儒家文化在当地深入人心的影响。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对文化传承的重视和对教育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