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王宾旭县宰次韵

· 史谨
我著烟蓑钓海滨,子还花县谒慈亲。 盈亏有数应同月,聚散无凭却类尘。 丹凤楼前辞采仗,紫骝马上看青春。 逢人莫问兰亭事,俛仰之间迹已陈。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烟蓑:用烟色草编成的蓑衣,常用来形容隐士的服饰。
  • 花县:指美丽的县邑,这里可能特指王宾旭所在的县。
  • 慈亲:指母亲,这里用“慈”字表达了对母亲的尊敬和爱。
  • 盈亏:指月亮圆缺的变化。
  • 聚散:指人们的相聚和分离。
  • 紫骝:一种良马,这里用来形容马的华贵。
  • 兰亭:指东晋时期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这里借指往事或旧时的文化盛事。
  • 俛仰:即俯仰,指时间的迅速流逝。

翻译

我穿着烟色的蓑衣在海边垂钓,而你则回到美丽的县邑去拜见慈爱的母亲。月亮的盈亏变化是有定数的,就像人们的相聚和分离一样无常,如同尘埃。在丹凤楼前告别了彩色的仪仗,骑着紫骝马欣赏着春天的美景。遇到人时不要问起兰亭的往事,因为时间的迅速流逝,那些事迹早已成为过去。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比“我”与“子”的不同生活状态,表达了人生聚散无常、时光易逝的感慨。诗中“烟蓑钓海滨”与“花县谒慈亲”形成鲜明对比,前者隐逸自在,后者归家温馨。后句以月之盈亏喻人生聚散,形象生动。结尾提到兰亭事,暗示往事已成陈迹,流露出对逝去时光的淡淡哀愁。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变迁的深刻感悟。

史谨

明苏州府昆山人,字公谨,号吴门野樵。洪武中谪居云南,以荐为应天府推官,迁湘阴县丞。罢官后,侨居南京。性高洁,喜吟咏,工绘画。筑独醉亭,卖药自给。有《独醉亭诗集》。 ► 40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