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江文初惠笔
有客清晨来扣门,长揖赠我中书君。
数枝彤管截寒玉,凛凛霜气凌秋云。
小试银笺价应倍,玄霜渍毫凝石髓。
未经草檄动朝端,犹记题诗泣山鬼。
感君之德安敢忘,速令收贮归文房。
明朝更写换鹅帖,字体不用遵钟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长揖:古代一种较重的鞠躬礼。
- 中书君:指笔,因古代中书省官员常用笔书写,故称。
- 彤管:红色的笔管,指笔。
- 寒玉:比喻笔管的质地坚硬而冷。
- 凛凛:形容寒冷或严肃。
- 银笺:指精美的纸张。
- 玄霜:黑色的霜,比喻墨汁。
- 渍毫:墨汁沾湿笔尖。
- 石髓:石中的精华,比喻墨汁的质地。
- 草檄:起草檄文,指撰写官方文书。
- 朝端:朝廷。
- 泣山鬼:指题诗时情感深沉,仿佛能感动山中的鬼神。
- 文房:书房。
- 换鹅帖:指王羲之的《换鹅帖》,一种书法作品。
- 钟王:指钟繇和王羲之,两位著名的书法家。
翻译
清晨,有客人来敲门,深深地鞠了一躬,赠给我一支笔。这支笔的笔管如红玉般,散发着秋云般的寒气。我用它试写,纸张的价值倍增,墨汁如黑霜,凝结在笔尖,仿佛石中的精华。虽然还未用它起草朝廷的檄文,但我记得曾用它题诗,情感深沉得仿佛能感动山中的鬼神。我怎能忘记你的恩德,立刻将它收藏进书房。明天我将用它书写《换鹅帖》,不必拘泥于钟繇和王羲之的字体。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述清晨客人赠笔的情景,展现了笔的珍贵和书写的重要性。诗中运用了许多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如将笔管比作寒玉,墨汁比作玄霜和石髓,以及题诗能泣山鬼的想象,都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结尾提到将用这支笔书写《换鹅帖》,并表示不必拘泥于传统书法家的字体,显示了作者对创新的追求和对传统书法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