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三农:指农民。
- 胥:都,全。
- 閒身:空闲的身体,指不从事劳动的身体。
- 均劳逸:平衡劳动与休息。
- 适:适应,适合。
- 水草:指自然环境中的水与草。
- 白石歌:可能指古代的一种歌曲,具体不详。
- 扣角人:指敲击牛角唱歌的人,比喻隐居的士人。
翻译
农民们都有各自的劳作,而我却有一段空闲的时间。 这样平衡了劳动与休息,怎能总是承受辛苦呢? 我随着溪山去适应,自然的水草与我相亲。 在白石歌的余音消散后,应该不会再有敲击牛角唱歌的隐士了。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与休息平衡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环境的亲近感。诗中,“三农胥有役”与“一隙即閒身”形成对比,突出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渴望。后两句“溪山随所适,水草自相亲”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最后两句则带有隐逸的色彩,暗示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简单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淡泊。
成鹫
成鹫,俗姓方,名颛恺,字趾麟。出家后法名光鹫,字即山;后易名成鹫,字迹删。广东番禺人。明举人方国骅之子。年十三补诸生。以时世苦乱,于清圣祖康熙十六年(一六七七)自行落发,康熙二十年禀受十戒。曾住会同县(今琼海)多异山海潮岩灵泉寺、香山县(今中山)东林庵、澳门普济禅院、广州河南大通寺、肇庆鼎湖山庆云寺,为当时著名遗民僧。工诗文,一时名卿巨公多与往还。论者谓其文源于《周易》,变化于《庄》《骚》,其诗在灵运、香山之间。年八十五圆寂于广州。著有《楞严经直说》、《道德经直说》、《鼎湖山志》、《鹿湖近草》、《咸陟堂诗文集》等。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三二八有传。
► 1745篇诗文
成鹫的其他作品
- 《 赠何丈人 》 —— [ 明 ] 成鹫
- 《 送李方水还临高学署 》 —— [ 明 ] 成鹫
- 《 中宿归舟赋得落日放船好和张子白韵 其十八 》 —— [ 明 ] 成鹫
- 《 王屋山人琢砚歌和徐琶洲作 》 —— [ 明 ] 成鹫
- 《 客珠崖怀罗浮寄山中诸子三十韵 》 —— [ 明 ] 成鹫
- 《 荷珠 》 —— [ 明 ] 成鹫
- 《 冬夜冯作鹏周未轩家无放过宿大通送作鹏西行 》 —— [ 明 ] 成鹫
- 《 周茂才二有筑室山中谈经受徒从之游者皆邑名士书舍鳞集振铎篝灯络诵达旦予游山还时日已西夕留宿斋中睹其规模恍若丛席北方学者未尝有也因赋以赠 》 —— [ 明 ] 成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