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子规

· 史谨
声声何苦劝人归,不管行人听转悲。 十二峰前云树里,几番啼到月明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子规:即杜鹃鸟,常在春末夏初时鸣叫,声音悲切,传说中是古代蜀国国王杜宇的化身,因思念故国而啼血。
  • 十二峰:指巫山十二峰,位于今重庆市巫山县,是长江三峡中的著名景点。
  • 云树:云雾缭绕的树木。

翻译

杜鹃鸟声声悲切,仿佛苦苦劝人归去, 它的啼鸣不管行人是否愿意听,只会让人更加悲伤。 在巫山十二峰前,云雾缭绕的树木中, 多少次,它啼叫到月光明亮的夜晚。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杜鹃鸟悲切的啼声,表达了深切的思乡之情和旅途的孤寂。诗中“声声何苦劝人归”一句,既展现了杜鹃鸟的悲鸣,又隐喻了诗人内心的归乡渴望。后两句通过对巫山十二峰和云树的描绘,营造了一种幽远而神秘的意境,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抒情小诗。

史谨

明苏州府昆山人,字公谨,号吴门野樵。洪武中谪居云南,以荐为应天府推官,迁湘阴县丞。罢官后,侨居南京。性高洁,喜吟咏,工绘画。筑独醉亭,卖药自给。有《独醉亭诗集》。 ► 40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