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高克明韵

· 祁顺
郡城潇洒近岩扃,乐对琴书适性灵。 原宪贫身非谓病,次公狂态本来醒。 朝山拄笏千层碧,夜阁然藜一点青。 疏钝无能裨治理,发硎新刃愧庖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潇洒:洒脱,不拘束。
  • 岩扃:山中的门户,指隐居的地方。
  • 性灵:性情,精神。
  • 原宪:人名,古代贤人,以清贫著称。
  • 次公:人名,古代贤人,以狂放不羁著称。
  • 拄笏:拄着笏板,形容态度从容。
  • 然藜:点燃藜杖,指夜读。
  • 发硎:刀刚从磨刀石上磨好,比喻初展才华。
  • 庖丁:厨师,这里比喻技艺高超的人。

翻译

郡城的生活洒脱自在,靠近山中的隐居之所,乐于与琴书为伴,以此来陶冶性情。原宪虽然贫穷,但这并不是病态,次公的狂放本就是清醒的表现。朝山时,我从容地拄着笏板,眺望千层碧绿的山峦;夜晚,我在阁楼中点燃藜杖,专心阅读,只见一点青光。我虽然笨拙无能,对治理国家无甚裨益,但我的才华初露锋芒,却也自愧不如技艺高超的庖丁。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个人修养的追求。诗中,“郡城潇洒近岩扃”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状态,而“乐对琴书适性灵”则进一步体现了作者通过琴书来陶冶性情的乐趣。通过对原宪和次公的引用,作者表达了对清贫和狂放态度的认同。最后,作者以“发硎新刃愧庖丁”自比,既显示了对自己才华的自信,也流露出一丝自谦之情。

祁顺

明广东东莞人,字致和,号巽川。天顺四年进士,授兵部主事,进郎中。成化中使朝鲜,不受金缯,拒声伎之奉。累官至江西左布政使。有《石阡府志》、《巽川集》。 ► 53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