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陈粹之宪副见寄

· 祁顺
别来惆怅欲沾衣,望入遥天碧四垂。 醉梦支离莺唤后,远书珍重雁回时。 耽吟杜老真成癖,断饮吴公未是痴。 想到浙西寻旧隐,湖山无处不清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惆怅(chóu chàng):形容心情低落,感到忧伤和失落的情绪。
  • 沾衣:泪水沾湿衣襟,形容极度悲伤。
  • 遥天:遥远的天空。
  • 碧四垂:碧空如洗,四面垂下,形容天空的辽阔和清澈。
  • 支离:破碎,不完整。
  • 莺唤:黄莺的叫声,常用来形容春天的声音。
  • 远书:远方寄来的书信。
  • 珍重:重视,珍惜。
  • 雁回:雁群南飞后返回,常用来象征书信的传递。
  • 耽吟:沉醉于吟咏,指对诗歌的热爱。
  • 杜老:指杜甫,唐代著名诗人。
  • :嗜好,特别喜欢。
  • 断饮:戒酒。
  • 吴公:可能指吴道子,唐代著名画家,但此处可能泛指某位不饮酒的文人。
  • :愚蠢,不明智。
  • 浙西:浙江西部。
  • 旧隐:旧时的隐居之地。
  • 清奇:清新奇特,形容景色的美丽和独特。

翻译

分别后我感到无比的忧伤,几乎要泪湿衣襟,我望向遥远的天空,碧蓝的天幕四面垂下。在醉梦破碎中,黄莺的叫声唤醒了我,而当远方寄来的书信再次回传时,我倍感珍惜。我像杜甫一样沉醉于吟咏,这已成为我的癖好,而戒酒的吴公也并非不明智。想到去浙江西部寻找旧时的隐居之地,那里的湖山景色无处不清新奇特。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中,“惆怅”、“沾衣”等词语深刻描绘了诗人的情感状态,而“遥天碧四垂”则以壮阔的自然景象映衬出诗人的孤独与遥远。后句通过对“莺唤”、“雁回”等自然现象的描绘,巧妙地传达了时间的流转和书信的珍贵。诗末提及的“浙西寻旧隐”,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隐逸生活的憧憬,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祁顺

明广东东莞人,字致和,号巽川。天顺四年进士,授兵部主事,进郎中。成化中使朝鲜,不受金缯,拒声伎之奉。累官至江西左布政使。有《石阡府志》、《巽川集》。 ► 53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