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氏孝节诗
亭亭华表莞溪上,孝节名高照闾巷。闺门至行动九重,致有洪恩自天降。
人谁无舅姑,反唇勃溪将何如。人谁无夫妇,失节移天纷莫数。
卓哉贤妇心,不与常人同。舅姑吾所主,良人吾所从。
于此尚无情,天地何处容。高堂婴疾吾悽恻,刲股为糜充药食。
股肉犹可生,舅姑难再得。此身岂忍为亲惜,一朝疾平百忧释。
良人早逝身无依,悲号不是伤春啼。寒灯伴机杼,夜雨愁空闺。
宁死勿作他人妻,山石可转心不移。吁嗟孝节有如此,扶植纲常厚伦理。
矧当末世风俗溃,妇中却有真男子,小人纷纷当愧死。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亭亭:形容高耸直立的样子。
- 华表:古代宫殿、陵墓等大型建筑物前面做装饰用的巨大石柱。
- 莞溪: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 闾巷:指乡里或民间。
- 反唇勃溪:形容争吵不休。
- 刲股为糜:割下自己的肉做成粥,古代有孝子割股疗亲的故事。
- 纲常:指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规范。
- 矧:何况。
翻译
高耸的华表矗立在莞溪之上,孝节的美名照耀着乡里。她的行为至高无上,感动了天子,得到了天赐的恩宠。 谁没有舅姑,但争吵不休又该如何?谁没有夫妇,但失去节操、改变天命的事情数不胜数。 这位贤妇的心志,与常人不同。舅姑是我所侍奉的,良人是我所追随的。 如果连这都没有情感,天地间哪里还有容身之地。当高堂生病时,我感到悲伤,割下自己的肉做成粥作为药食。 肉还可以再生,但舅姑却难以再得。我怎能忍心为了自己而珍惜身体,一旦疾病痊愈,所有的忧虑都消散了。 良人早逝,我无依无靠,悲痛的呼号不是因为伤春而啼哭。寒灯陪伴着机杼,夜雨中空闺充满愁思。 宁愿死去也不愿成为他人的妻子,山石可以转移,但我的心意不会改变。 啊,这样的孝节真是令人赞叹,扶持着纲常,加深了伦理。 何况在末世风俗败坏之际,妇人中却有真正的男子汉,那些小人应当羞愧至死。
赏析
这首作品赞颂了一位贤妇的孝节,通过对比常人的行为,突出了她的高尚品德。诗中,“刲股为糜”这一行为体现了她对舅姑的深厚感情和牺牲精神,而“宁死勿作他人妻”则彰显了她对良人的忠贞不渝。在末世风俗败坏的背景下,她的行为更显珍贵,扶植了纲常伦理,成为妇人中的楷模。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孝节美德的崇高敬意。
祁顺的其他作品
- 《 双义吟挽陈司训父母 》 —— [ 明 ] 祁顺
- 《 次陈琴窗见寄三首 》 —— [ 明 ] 祁顺
- 《 翠渠和余捕鱼之作重有所警盖君子乐善忘己之心也顺思心前言之惷而嘉翠渠之贤更用韵以谢 》 —— [ 明 ] 祁顺
- 《 次陈公甫先生见寄韵二首 》 —— [ 明 ] 祁顺
- 《 贵阳雅颂二十四首同翠渠作清平擒贼 》 —— [ 明 ] 祁顺
- 《 次陈宪副五十六韵述其历履并近日朝京往返之概而期勉于篇末云 》 —— [ 明 ] 祁顺
- 《 安庆得风 》 —— [ 明 ] 祁顺
- 《 壬子仲冬上京族中弟侄送过石门而别 》 —— [ 明 ] 祁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