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圣庙次左时翊韵

· 祁顺
六经明纲常,皎如日当午。 自非圣贤出,谁任斯道主。 尧咨允执中,孔欲不逾矩。 正传属亚圣,邹鲁邻区宇。 曾闻历聘时,车从纷如雨。 巽言感齐梁,高论折秦楚。 人亡道不泯,耿耿贯今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六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乐经》,是中国古代儒家学说的核心经典。
  • 纲常:指儒家伦理道德的基本原则,即三纲五常。
  • :明亮。
  • 尧咨允执中:尧帝咨询并坚持中庸之道。
  • 孔欲不逾矩:孔子希望不超越规矩。
  • 正传:正确的传承。
  • 亚圣:指孟子,被尊称为“亚圣”。
  • 邹鲁:指邹国和鲁国,孟子的故乡。
  • 历聘:指孟子周游列国,被各国聘为顾问。
  • 巽言:温和的言语。
  • 感齐梁:感动齐国和梁国。
  • 高论:深刻的言论。
  • 折秦楚:折服秦国和楚国。
  • 人亡道不泯:人虽逝去,其道不灭。
  • 耿耿:光明,显著。

翻译

六经明确了儒家伦理道德的基本原则,如同正午的太阳一样明亮。若非圣贤出现,谁能承担这大道的主宰?尧帝咨询并坚持中庸之道,孔子希望不超越规矩。正确的传承属于亚圣孟子,他的故乡邹国和鲁国相邻。曾听说孟子周游列国时,跟随的车队和人群如雨般纷至沓来。他用温和的言语感动了齐国和梁国,用深刻的言论折服了秦国和楚国。人虽逝去,其道不灭,这光明显著的道理贯穿古今。

赏析

这首诗赞颂了孟子对儒家思想的传承和贡献。通过对比尧、孔与孟子的道统,强调了孟子在儒家学说中的重要地位。诗中“人亡道不泯”一句,深刻表达了孟子思想的长久影响和价值。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孟子及其学说的崇高敬意。

祁顺

明广东东莞人,字致和,号巽川。天顺四年进士,授兵部主事,进郎中。成化中使朝鲜,不受金缯,拒声伎之奉。累官至江西左布政使。有《石阡府志》、《巽川集》。 ► 53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