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刘孔廉

· 祁顺
青琐才名早见知,忧民衰鬓易成丝。 阡南昔日同沦落,冀北今朝感别离。 鸡黍不忘元伯信,鲈莼先动季鹰思。 瑶琴三弄亲曾听,流水高山似旧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青琐:古代宫门上的一种装饰,借指宫门。这里指在朝廷中任职。
  • 才名:才华和名声。
  • 忧民:关心民众疾苦。
  • 衰鬓:指年老而头发变白。
  • 阡南: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指作者与刘孔廉曾经共同生活或工作的地方。
  • 冀北:地名,指河北北部,这里可能指刘孔廉现在所在的地方。
  • 鸡黍:指简单的饭菜,出自《论语·微子》,后用来指待客的简单饭菜。
  • 元伯信:指东汉时期的张元伯,以信义著称,这里借指刘孔廉的信义。
  • 鲈莼:鲈鱼和莼菜,都是江南的特产,这里用来表达对江南的思念。
  • 季鹰思:季鹰,东汉末年人,因思念家乡而辞官归隐,这里借指作者对刘孔廉的思念。
  • 瑶琴:古代的一种琴,这里指美妙的音乐。
  • 流水高山:指高雅的音乐,出自《列子·汤问》中的“高山流水”故事,比喻知音难寻。

翻译

在朝廷中,我的才华和名声早已被人知晓,但我忧心忡忡,为民众的疾苦而衰老,头发如丝般易白。在阡南,我们曾一同经历困顿,而今在冀北,我深感与你分别的悲伤。我虽不曾忘记像张元伯那样的信义,但鲈鱼和莼菜的滋味却让我想起了对江南的思念。我曾亲自聆听你弹奏的瑶琴,那流水高山的旋律,仿佛依旧回荡在耳边。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刘孔廉的深厚情谊和对其离别的感伤。诗中,“青琐才名早见知”展现了作者在朝廷中的地位和才华,而“忧民衰鬓易成丝”则体现了他的忧国忧民之情。通过“阡南”与“冀北”的对比,诗人生动地描绘了与友人共同经历的困顿和分别后的思念。末句以“流水高山”比喻知音难寻,表达了对友人深深的怀念和不舍。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表达能力。

祁顺

明广东东莞人,字致和,号巽川。天顺四年进士,授兵部主事,进郎中。成化中使朝鲜,不受金缯,拒声伎之奉。累官至江西左布政使。有《石阡府志》、《巽川集》。 ► 53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