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雅颂二十四首同翠渠作清平擒贼

· 祁顺
站堡苦奔驰,役卒难自养。 因仍十数年,名籍半凋丧。 仁人为动心,上疏请粮饷。 圣情赐俞允,大慰斯人望。 铭恩肺腑中,胜勒磨崖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站堡(zhàn bǎo):古代的驿站或堡垒。
  • 役卒(yì zú):服役的士兵。
  • 因仍(yīn réng):沿袭,持续。
  • 名籍(míng jí):指士兵的名册。
  • 凋丧(diāo sàng):减少,丧失。
  • 粮饷(liáng xiǎng):军队的粮食和薪饷。
  • 圣情(shèng qíng):皇帝的情感或旨意。
  • 俞允(yú yǔn):同意,批准。
  • 大慰(dà wèi):极大的安慰。
  • 斯人(sī rén):这些人,指士兵。
  • 铭恩(míng ēn):铭记恩情。
  • 肺腑(fèi fǔ):内心深处。
  • 胜勒(shèng lè):胜过刻在石头上的。
  • 磨崖(mó yá):刻在山崖上的碑文。

翻译

在驿站和堡垒间辛苦奔波,服役的士兵难以自给自足。 这样的状况持续了十几年,士兵名册上的人已减少大半。 仁慈的人因此动心,上书请求提供粮食和薪饷。 皇帝的情感赐予了同意,极大地安慰了这些士兵的期望。 内心的感恩铭记如刻骨铭心,胜过刻在山崖上的碑文。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明代士兵的艰辛生活和仁人志士的关怀。通过对比士兵的困苦和仁人的努力,表达了深切的同情和感恩。诗中“铭恩肺腑中,胜勒磨崖上”一句,巧妙地将内心的感激之情与外在的纪念碑文相比较,强调了感恩之情的深刻和持久。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展现了作者对士兵命运的深切关注和对仁人善举的赞美。

祁顺

明广东东莞人,字致和,号巽川。天顺四年进士,授兵部主事,进郎中。成化中使朝鲜,不受金缯,拒声伎之奉。累官至江西左布政使。有《石阡府志》、《巽川集》。 ► 53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