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江堤

· 祁顺
维城宝安,东七十里。 平田畇畇,俯濒于水。 水数为灾,汜滥无已。 播艺苦艰,田业交废。 在宋元祐,有嶷李侯。 拜命来官,厥政允脩。 悯兹良产,百不一收。 聚材鸠工,营创是谋。 取石于岗,取土于隍。 环田为堤,馀万丈长。 筑之登登,望之堂堂。 螮蝀横铺,蛟龙互翔。 厥功告成,足历永久。 膴膴膏腴,岁获大有。 暨姚暨赵,克绍于后。 补其溃缺,俾复其旧。 历元之世,又百馀年。 人不常存,堤不常坚。 大防一失,巨浸滔天。 田庐陆沉,黎庶颠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维城:指宝安城。
  • 畇畇(yún yún):形容土地平坦整齐。
  • 汜滥:泛滥。
  • 厥政:他的政绩。
  • 允脩:确实修缮。
  • 鸠工:召集工匠。
  • :护城河。
  • 登登:形容声音,如筑墙时的敲击声。
  • 堂堂:形容堤坝雄伟壮观。
  • 螮蝀:彩虹。
  • 膴膴(hū hū):肥沃的样子。
  • 大有:丰收。
  • 克绍:继承。
  • 大防:重要的堤防。
  • 巨浸:大水。
  • 陆沉:比喻被水淹没。
  • 黎庶:百姓。
  • 颠连:困苦。

翻译

在宝安城东七十里的地方,有一片平坦整齐的田野,紧邻着水边。这片水域时常泛滥成灾,水患不断。农民们辛勤劳作,但田地却因水灾而荒废。在宋朝元祐年间,有一位名叫李嶷的官员,他受命来此任职,政绩确实不错。他同情这里的良田,每年收获甚少。于是他聚集材料和工匠,计划建造堤坝。他从山岗取石,从护城河取土,环绕田地筑起了一道长达万丈的堤坝。筑堤时声音登登作响,远远望去,堤坝雄伟壮观,彩虹横跨其上,蛟龙般的波涛在其间翻腾。这项工程完成后,足以经历长久岁月。肥沃的土地每年都能获得丰收。后来的官员姚和赵,也继承了这一事业,修补了堤坝的溃缺,使其恢复原貌。历经元朝,又过了一百多年。人不在常存,堤坝也不常坚固。一旦重要的堤防失守,大水便会滔天,田地和房屋被淹没,百姓陷入困苦之中。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明代宝安地区东江堤的建设与维护历程,通过对李嶷等官员的赞颂,展现了他们为保护农田、防止水患所做的努力。诗中“筑之登登,望之堂堂”等句,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堤坝的雄伟壮观,体现了人类与自然灾害抗争的智慧和勇气。同时,通过对堤坝失修后水患的描述,警示后人堤防的重要性,反映了古代社会对水利工程的重视和对农业生产的依赖。

祁顺

明广东东莞人,字致和,号巽川。天顺四年进士,授兵部主事,进郎中。成化中使朝鲜,不受金缯,拒声伎之奉。累官至江西左布政使。有《石阡府志》、《巽川集》。 ► 53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