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事偶题二首
篱落水清浅,萧萧松与竹。
人家断岸口,隐映依古木。
野桥危截虹,江船聚清肃。
映月架阴壑,清影相断续。
玉轮澄空潭,山色射森绿。
我来恣所适,次递问近属。
刈草累丘垤,家才稻梁足。
余志在名山,寒日每苦促。
此地无芟扫,标韵乃不俗。
萧疏积光景,清理自相触。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萧萧: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
- 断岸:陡峭的岸边。
- 危截虹:形容野桥高悬,如彩虹被截断。
- 清肃:清新肃静。
- 玉轮:指月亮。
- 恣所适:随心所欲地游览。
- 次递:依次,一个接一个地。
- 刈草:割草。
- 丘垤:小土堆。
- 稻梁足:指粮食充足。
- 芟扫:修剪和打扫。
- 标韵:风韵,风格。
- 萧疏:稀疏,不密集。
- 光景:景象,景色。
- 清理:清晰而有条理。
翻译
篱笆旁的水清澈浅浅,风吹松树和竹林发出萧萧声。人家坐落在陡峭的岸边,隐约可见古老的树木。野外的桥高悬如彩虹被截断,江中的船只聚集在一起,显得清新肃静。月亮映照在阴暗的沟壑中,清冷的影子时断时续。月亮像玉轮一样悬挂在澄澈的空潭之上,山色映射出深绿的光彩。我随心所欲地游览,依次向附近的居民询问。他们割草堆积成小土堆,家里的粮食刚刚够用。我心中向往名山,但寒冷的日子总是过得很快。这个地方没有修剪和打扫,却有着不俗的风韵。稀疏的景色积聚着光影,清晰而有条理地相互触碰。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自然景色,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篱笆、水、松竹、人家、古木、野桥、江船等元素的和谐共存。诗中运用了对比和象征手法,如“萧萧松与竹”与“清肃”的江船形成对比,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感。同时,月亮和山色的描绘,不仅增添了诗意,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内心的宁静追求。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明代诗人伍瑞隆对自然美的敏锐捕捉和深刻感悟。
伍瑞隆
伍瑞隆,字国开,号铁山,晚号鸠艾山人。香山(今中山)人。弱冠补弟子员。明熹宗天启元年(一六二一)解元。明思宗崇祯十年(一六三七)副榜。初授化州教谕,修《高州府志》,以信史称,擢翰林院待诏,迁户部主事,再迁员外郎,管仓场。十五年,任河南大梁兵巡道,旋署藩臬两司。谢病归。南明绍武帝立,拜太仆寺正卿。明亡,隐居邑之鸠艾山中。卒年八十二。善诗书画,有《临云集》、《辟尘集》、《金门草》、《白榆草》、《石龙草》、《雩乐林草》、《怀仙亭草》、《铁遂草》、《赋草》、《游梁草》、《少城别业近草》、《鸠艾山人赋》等。清康熙《香山县志》卷七、清乾隆《香山县志》卷六有传。伍瑞隆诗,诸别集多已佚,仅存日本内阁文库藏明天启四年刊本《临云集》十卷,该集一至五卷为诗,后五卷为文。今以《临云集》为底本整理。他书辑得佚诗,附于末卷之后。
► 46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