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叶台山太师二首赋得龙潭瀑布

鸿濛昔未辟,未有补天手。 青山各混沌,流峙自相蹂。 女娲截巨鳌,戴以众山首。 是时九仙人,丹灶亦初守。 相随奠山岳,耸出万仞陡。 青天金芙蓉,翠彩分四走。 容容山上云,时作苍龙吼。 莽荡应风雷,洒润满林薮。 中有上仙人,云卧日渐久。 朅来游其巅,万灵在衿肘。 壮哉鳌戴功,天柱永不朽。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鸿濛(hóng méng):古代传说中的宇宙形成前的混沌状态。
  • 补天手:指神话中女娲补天的手。
  • 混沌(hùn dùn):指宇宙形成前的模糊一团的状态。
  • (róu):践踏。
  • 女娲(nǚ wā):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创世女神,传说中她补天、造人。
  • 巨鳌(jù áo):传说中的大海龟,女娲用其足支撑天地。
  • 九仙人:指传说中的九位仙人。
  • 丹灶(dān zào):炼丹的炉灶。
  • (rèn):古代长度单位,一仞等于八尺。
  • 芙蓉(fú róng):荷花。
  • 朅来(qiè lái):古文中的“来”。
  • 衿肘(jīn zhǒu):衣襟和肘部,比喻近处。

翻译

在宇宙尚未开辟之前,还没有女娲补天的神手。那时青山各自处于混沌状态,流水和山峦相互践踏。女娲截取了巨大的海龟,用它的足支撑起群山之首。那时有九位仙人,他们的炼丹炉灶也刚刚守候。他们一起奠定了山岳,使之耸立出万仞的陡峭。青天上的金色荷花,翠绿的色彩分四路流动。山上的云朵时而化作苍龙吼叫。广阔的云雾随着风雷变化,洒下滋润遍布林间。山中住着一位上仙,他在云中安睡已久。他来到山顶,万灵都在他的近旁。壮观的鳌戴之功,使得天柱永不朽坏。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宇宙开辟前的混沌状态,以及女娲补天、九仙人奠定山岳的神话故事。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诗人展现了壮丽的自然景观和神秘的神话世界。诗中运用了大量的神话元素,如女娲、巨鳌、九仙人等,构建了一个宏大的宇宙观和神话体系。同时,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如“青天金芙蓉”、“容容山上云”等,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受和赞美。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浓厚的神话色彩和浪漫主义情怀。

伍瑞隆

伍瑞隆,字国开,号铁山,晚号鸠艾山人。香山(今中山)人。弱冠补弟子员。明熹宗天启元年(一六二一)解元。明思宗崇祯十年(一六三七)副榜。初授化州教谕,修《高州府志》,以信史称,擢翰林院待诏,迁户部主事,再迁员外郎,管仓场。十五年,任河南大梁兵巡道,旋署藩臬两司。谢病归。南明绍武帝立,拜太仆寺正卿。明亡,隐居邑之鸠艾山中。卒年八十二。善诗书画,有《临云集》、《辟尘集》、《金门草》、《白榆草》、《石龙草》、《雩乐林草》、《怀仙亭草》、《铁遂草》、《赋草》、《游梁草》、《少城别业近草》、《鸠艾山人赋》等。清康熙《香山县志》卷七、清乾隆《香山县志》卷六有传。伍瑞隆诗,诸别集多已佚,仅存日本内阁文库藏明天启四年刊本《临云集》十卷,该集一至五卷为诗,后五卷为文。今以《临云集》为底本整理。他书辑得佚诗,附于末卷之后。 ► 46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