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门胡人歌

· 崔颢
高山代郡东接燕,雁门胡人家近边。 解放胡鹰逐塞鸟,能将代马猎秋田。 山头野火寒多烧,雨里孤峰湿作烟。 闻道辽西无斗战,时时醉向酒家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代郡:指代州,今山西代县。
  • :指燕国故地,今河北北部。
  • 胡人:古代对北方和西域民族的泛称。
  • 塞鸟:边塞的鸟。
  • 代马:代地的马,代地即今山西北部。
  • 野火:指山野间的火。
  • 辽西:指辽河以西的地区,今辽宁西部。

翻译

高山之东是代郡,与燕国故地相接,雁门关附近的胡人家就住在边疆。 他们放开了追逐边塞鸟的胡鹰,驾驭着代地的马在秋天的田野上狩猎。 山头上,寒冷的野火在燃烧,雨中的孤峰被水汽笼罩,如同烟雾。 听说辽西地区没有战事,胡人们常常醉醺醺地前往酒家安眠。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唐代边塞地区胡人的生活情景。诗中,“高山代郡东接燕”一句,既点明了地理位置,又暗示了边疆的辽阔。胡人们的生活充满了野性与自由,他们放鹰逐鸟,骑马狩猎,展现了边塞民族的豪放与勇敢。后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进一步烘托出边塞的荒凉与孤寂。最后,诗人以“闻道辽西无斗战,时时醉向酒家眠”作结,表达了胡人们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与享受。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边塞生活的真实写照,传达了对和平的渴望。

崔颢

崔颢

崔颢,唐代诗人,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开元十一年(723年)中进士,官司勋员外郎。现存诗仅四十多首,最有名的一首莫过于《黄鹤楼》。少年时作的诗多写闺情,流于浮艳,后历边塞,诗风变得雄浑奔放。他四处游历。崔颢吟诗甚勤,其友人笑他吟诗吟得人也瘦(非子病如此,乃苦吟诗瘦耳)。明人辑有《崔颢集》。李白叹云:“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 4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