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有自燕而归哀其老而赠之

· 常建
羸马朝自燕,一身为二连。 忆亲拜孤冢,移葬双陵前。 幽愿从此毕,剑心因获全。 孟冬寒气盛,抚辔告言旋。 碣石海北门,馀寇惟朝鲜。 离离一寒骑,袅袅驰白天。 生别皆自取,况为士卒先。 寸心渔阳兴,落日旌竿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羸马(léi mǎ):瘦弱的马。
  • 二连:指两地相连,这里指作者身兼两地的责任或思念。
  • 忆亲:回忆亲人。
  • 孤冢:孤坟,指无人祭扫的坟墓。
  • 双陵:指两座陵墓,可能是指作者亲人的坟墓。
  • 幽愿:深藏的心愿。
  • 剑心:比喻坚强的意志或决心。
  • 孟冬:冬季的第一个月,即农历十月。
  • 抚辔(fǔ pèi):轻抚马缰,表示准备启程。
  • 碣石:地名,位于今河北省秦皇岛市北戴河区。
  • 海北门:指碣石作为通往北方的门户。
  • 馀寇:剩余的敌人。
  • 离离:形容马队行列整齐。
  • 寒骑:寒冷中的骑兵。
  • 袅袅(niǎo niǎo):形容烟雾缭绕或细长柔软的东西随风摆动。
  • 生别:活着的离别。
  • 士卒:士兵。
  • 寸心:内心。
  • 渔阳:地名,今河北省北部,古时为边塞之地。
  • 旌竿:旗杆。

翻译

瘦弱的马儿早晨从燕地出发,我一身肩负着两地的牵挂。 回忆起亲人,我拜祭那孤零零的坟墓,将他们移葬在双陵之前。 深藏的心愿从此得以实现,坚强的意志也因此得以保全。 孟冬时节寒气逼人,我轻抚马缰准备启程。 碣石是通往北方的门户,剩余的敌人只有朝鲜。 整齐的寒骑队伍,在白天袅袅地驰骋。 活着的离别都是自找的,何况我还是士兵中的先锋。 内心的渔阳之兴,落日下旌旗高悬。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战士从燕地归来的情景,表达了他对家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以及作为士兵的责任感和决心。诗中,“羸马”和“一身为二连”形象地展现了他旅途的艰辛和内心的双重牵挂。通过“忆亲拜孤冢,移葬双陵前”,诗人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怀念和对其安息之所的关切。后文中的“幽愿从此毕,剑心因获全”则显示了他心愿的实现和意志的坚定。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战士的坚韧和牺牲精神。

常建

常建

唐代诗人,字号不详,祖籍邢州(今邢台),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长仕宦不得意,来往山水名胜,过着一个很长时期的漫游生活。后移家隐居鄂渚。大历中,曾任盱眙尉。常建的诗现存不多,其中《题破山寺后禅院》较为著名。 ► 56篇诗文